第24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河北省评选活动正在紧张进行中
培养更多戏曲“好苗子”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罗慧琴在唐山市路南区燕京小学辅导孩子们学习评剧表演。通讯员董生摄
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河北省评选活动由河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多年来,这个以14周岁以下少年儿童为参与对象的活动,培养出大量戏曲传承的后备人才。然而,从近年来我省“小梅花”报名参赛情况来看,不少剧种陷入“好苗子”难寻的困境。
如何吸引更多少年儿童爱上传统戏曲文化?如何让更多戏曲人才尽快成长起来?如何培养出戏曲传承的后续人才梯队?这些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话题。
搭建平台
吸引更多少儿爱上戏曲
“今年全省报名参加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评选的52个节目中,只有3个是河北梆子。作为河北省的代表剧种,14周岁以下的河北梆子‘好苗子’太少了。”作为本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河北省评选活动评委会主任,省文联副主席、省剧协副主席兼秘书长贾吉庆一直关注着我省戏曲后续人才培养问题。他坦言,目前我省多个剧种都面临难觅“好苗子”问题。
“兴趣是人才培养的出发点,搭建有效的平台是吸引更多少儿爱上家乡戏的前提。”贾吉庆认为,近年来在全省铺开的戏曲进校园活动,对传统戏曲艺术在少年儿童群体中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活动之初,他发现很多学生从小缺少接触戏曲的机会,戏曲对他们来说完全是陌生的。通过剧团、演员走进学校演出与传艺,同学们感受到了戏曲艺术的魅力,品味出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我们需要搭建起更多连接戏曲艺术与青少年的平台,先吸引孩子们‘看热闹’,才能教他们‘看门道’,再培养戏曲苗子。”贾吉庆表示,除了线下送戏、传艺之外,网络平台的搭建也不能忽视。网络时代,戏曲人也需要运用新媒体传播方式,更好地适应90后、00后“网生代”欣赏习惯,通过互联网的传播,点燃他们的观赏热情,从而达到扩大戏曲影响力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