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衡水“联农带贫”促贫困户稳定增收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陈凤来)6月24日一大早,阜城县张家庄村贫困户张国良就来到云农生态芳香园自己种植的玫瑰田,看着盛开的玫瑰花,他非常高兴。“种植玫瑰花,一亩地能比种玉米、小麦多收3000多元。我和园区签订了订单回收协议,园区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收入有保障。”张国良对这种模式很满意。
张国良称赞的模式,是衡水市在种植业实行推广的“联农带贫”模式。这种模式变过去“扶贫资金入股”为“种苗入社”,使更多贫困户实现增收致富。
“过去都是让贫困户将扶贫资金入股合作社,但扶贫资金入股后,合作社种什么、效益如何,政府不好管、群众融不进。”衡水市扶贫办副主任李双星说,只有让贫困群众亲自参与到脱贫产业中,贫困户的增收才有保障。为此,今年初,该市创新实施了“联农带贫”模式,贫困户用扶贫资金购置种苗,以种苗加入村级种植合作社。合作社指导贫困户对农作物进行管理,对没有劳动能力的也可以代为管理,对收获的农作物果实进行统一收购、统一加工、统一销售,收益由合作社和贫困户合理分配。
“带苗入社,贫困户的扶贫资金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产业,收入比原来资金入股增加了几倍,保障了贫困户的基本权益。”李双星介绍,这种模式也解决了合作社融资难问题,降低了合作社的生产成本,扩大了盈利空间,贫困户、合作社实现了双赢。今年以来,枣强县11个乡镇通过“联农带贫”模式,与吉祥、欣苑等17个农业专业合作社达成合作,种植金银花10598亩,实现了贫困户人均一亩全覆盖。
为使“联农带贫”模式收到实效,今年,衡水市整合市场信息,以“送教上门”形式,开展“一县一课”产业发展培训,因地制宜推广金银花、玫瑰花、杜仲、辣椒等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供合作社和贫困群众选择。
“先找市场、再抓生产,产销挂钩、以销定产。”在推荐产业的同时,该市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引进北京王致和、以岭药业、葵花药业、鲁花集团等农业产业化项目。目前全市确立订单式种植面积23万亩,其中非转基因大豆6万亩、高粱10万亩、金银花2万亩、辣椒2万亩、玫瑰花1万亩、林果2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