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任学光 通讯员李秋华)今年麦收,辛集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马兰农场的3000余亩节水小麦经受住干旱、倒春寒等多重不利气候的考验,实现亩产696.5公斤,迎来又一个丰收季。
“今年是个特殊年份,不利气候对小麦影响很大。但作为我们育种来讲却是最好的年份,因为通过干旱,我们可以筛选节水品种。”河北省首席小麦育种专家郭进考说。
作为马兰农场节水小麦育种科研的“掌门人”,40余年间,郭进考带领石家庄市农科院一班技术人员,扎根马兰“麦浪淘金”,开展节水小麦试验、示范、转化、推广工作,让30余个节水小麦品种从这里走向了全国。
“让每一滴水生产更多的粮食”,是马兰人的孜孜追求。一方面,要力保口粮安全,另一方面,日益匮乏的地下水资源频频发布预警。如何突破两难困境?马兰农场培育的节水小麦给出了令人惊喜的答案。而破解小麦节水密码的关键,就藏在农场一处3米深的土坑里。
马兰农场场长卢吉庆介绍说,“通过剖面图你看,小麦的根多还深,现在能扎到两米五以下,自己到深层土壤‘找水喝’。这个品种要是在极度缺水地区进行推广,不但具有可观的经济收益,而且还会带来显著的生态效益。”
截至目前,辛集市以马兰农场为龙头,育繁、推广的小麦新品种达30多个,年播种面积700万亩,占我省小麦种植面积的五分之一。按每亩节水80—100立方米计算,年节水逾5亿立方米,是一座百万人口的中等城市6年的生活用水量。近10年间,从马兰农场走向全国的麦种也累计突破7亿斤,足迹遍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新疆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