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扶贫车间 开展技能培训 开发公益岗位
衡水16800名贫困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陈凤来)“我这眼睛不太好,干活比不了常人,村里就介绍我到这手套工厂打打零工,平时还不耽误农活儿,每月又多了1000多元的收入。”日前,在武强县北代乡吴沙洼村手套扶贫车间,55岁的贫困户吴立水一边为手套装袋一边高兴地说。截至目前,像吴立水一样,衡水市有16800名贫困群众实现了就近就业。
为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有活干、有钱挣,衡水市把就业扶贫作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他们组织开展了“就业扶贫突击月”行动,统筹本地农业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根据企业用工需求,积极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确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出家门、进厂门,有工可打、有岗可上、有业可就,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大力培育带贫产业。该市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及时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促进就业补贴、降低工伤和失业保险费率等政策支持;对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车间等带贫主体,根据吸纳贫困劳动力和带贫情况,给予一次性生产补贴,激发各类带贫主体积极性;督促各县市区向贫困劳动力做好岗位推荐,鼓励并引导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我去鑫艺帽业扶贫车间把材料领回家进行加工,每个月能赚1000多块钱,不但减轻了家庭负担,还不耽误照顾孩子。”近日,桃城区河西街道办事处贫困户王桂芝,一边用钩针钩毛线帽一边高兴地说。王桂芝能居家就业,得益于桃城区建起的扶贫车间。近年来,桃城区探索“居家就业”模式,搭建就业平台,举办手工编织和网商知识等各类技能培训班,通过“企业+扶贫车间+家庭工厂”模式,优先雇佣贫困户、脱贫不稳定人员、边缘易致贫人员,让他们在家也能增收。
该市还开发扶贫小岗位带动困难群众增收,因地制宜、按需设岗。今年以来共开发设置了保洁环卫、河道清理、村路管护、治安协管等村级临时扶贫公益性岗位137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