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纵横谈|考核指挥棒围绕准字下功夫

2020-06-23 05:28:1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一天能接到四五起来自不同部门的督查检查考核通知。”近日,河南某市一名扶贫干部告诉记者,前段时间他所驻的村往往是检查组还没到,附近一所学校的操场上就停满了陪检人员的车,“检查主要是提问对贫困户个人信息记得准不准,一些上了年纪的村干部不得不连夜背数字”。(据《中国纪检监察报》6月22日报道)

督查检查考核工作是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重要手段,是改进党的作风、激励广大干部担当作为的重要举措,在推动地方抓好工作落实上发挥着“指挥棒”“风向标”作用。中央对此高度重视,近年来出台多项规定加以统筹规范,取得明显成效。

然而,现实中,一些地方督查检查考核名目繁多、频率过高、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依然存在,督查检查考核科学性、规范性水平亟待提高。

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让基层干部不堪重负、叫苦不迭。有的地方习惯当甩手掌柜,照抄照搬,层层签订责任状,借督查考核之名,行转嫁压力之实。有的将检查考核简化为只看资料全不全、表格填好没填好、老百姓能不能答上问题,对区域发展、政策落地、群众获得感等情况关注不够。对基层来说,这就意味着要面对数不胜数的统计数据和汇报材料。某地精准扶贫档案资料包括4个部分,每户要填写10份表格,村级档案有4类21种,乡级资料有4类25种。有些地方规定,扶贫档案必须由第一书记亲笔填写,一式3份,均不得出错,不得涂改;如有变化,3份都得改,改一项数据就得折腾很长时间。有的地方则要求基层提前规划好督查检查考核的路线,不管什么主题,所有的督查组、检查组、考核组,一律顺着规划好的线路走,围着高标准打造的“样板”看,看似双方皆大欢喜,实则大家都在应付了事。

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滥,过于侧重看材料、填表格、设路线、留痕迹,只会让督查检查考核的“指挥棒”失去准头、出现偏差,不但起不到应有作用,还会导致基层把大量时间、精力和资金花在应付检查上,不利于集中精力抓落实。更严重的是,督查检查考核一个重要意图在于破除形式主义、促进工作落实,而重痕迹、轻实绩,重过程、轻效果的做法却深深地陷入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窠臼,只能产生不良示范,造成恶性循环。

“指挥棒”要指准方向,指对方向,才能保证督在关键、查在要害、考在实处。中共中央办公厅前不久印发的《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提出,督查检查考核要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从以明查为主向明查暗访相结合转变,从一味挑毛病、随意发号施令向既发现问题又帮助解决问题转变。这抓住了问题的要害,对进一步改进督查检查考核方式方法,持续为基层减负、改善干部作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无论是毫不放松常态化疫情防控,还是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都需要在“实”上着眼,向“实”处用力。这就尤其需要让督查检查考核这根“指挥棒”真正指准方向,增强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以更好调动起基层干部敢担当、善作为的积极性,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干事创业上。(周丹平)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