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老总读报(93)|固化“战疫文明” 关键在“化” 功夫在“常”
值班老总读报(93)|固化“战疫文明” 关键在“化” 功夫在“常”
河北日报副总编辑 李恕佳
今天,河北日报刊发报道,介绍了沧州通过“六个常态化”,把疫情防控期间的一些有效举措提升为长效机制、制度安排的做法,包括,公共场所健康文明秩序、机关事业单位健康文明管理服务、社会动员、志愿服务等等。
固化“战疫文明”,并不是个新话题。非典发生时,这个话题就曾引发关注和讨论。然而,这个问题在当时解决得并不算好——一些好的做法没有很好地坚持下来,一些不文明、不健康的行为也很快“复燃”。这里面,有“好了伤疤忘了疼”的原因,也和一些地方疫情过去“刀枪入库”有关。
固化“战疫文明”,关键在“化”,功夫在“常”。就是要把好的做法和措施常态化、制度化,让好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是要把功夫下在日常、工作做在平常。
做到“化”和“常”,我理解,可以在三个方面下功夫,或者说补齐三个方面的短板。
一是建立健全管长远的制度、机制。好做法、好习惯的固化,需要坚持的自觉,更离不开严格的管理,而制度、机制正是管根本、管长远的。
二是强化日常治理,特别是日常监督和监管。居民文明习惯的养成,我们在很多方面并不是没有制度,比如一些地方用立法的形式,明确禁止随地吐痰,但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并没有发挥应有作用。这里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日常监督、监管不到位。固化“战疫文明”,全覆盖,甚至全天候的监督、监管不能少。
三是落实制度、强化监督,离不开一支强有力的队伍。把战疫期间动员起来的一部分力量,比如志愿者队伍,固定下来,让战时的“突击队”“灭火员”,变成日常的工作队、消防员。
值得点赞的是,以上三个方面,在沧州的做法里都有不同程度体现。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在我看来,这种进步和补偿,恰恰来自对战胜灾难的好做法、好经验的坚持,来自战胜灾难过程中养成的良好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固化。
固化“战疫文明”,让我们一起努力。
总监制:桑献凯、王洪峰
监 制:贾伟、郝彦鹏
策 划:周荣丽
编 导:吴晓萌
文案助理:安人和、李晓宁
摄 像:霍艳恩、戎晓杰
剪 辑:戎晓杰、霍艳恩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