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从心出发 欢迎回家”的欢迎语,并为学生讲解七步洗手法。新华社发
疫情期间,人们为了避免感染风险自觉减少外出,孩子作为家庭的重点保护对象更是如此。很多孩子经过疫情这个特殊长假,原有的生活规律被打破,对电子产品和网络游戏越来越上瘾,很多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难管。而随着全市中小学生陆续返校复课,孩子们重回紧张忙碌的校园节奏,但适应,似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现象
复课后,少数孩子返校不适应
“在家呆了这么长时间,终于返校了,可以见到小伙伴们,我首先是开心愉悦,其次就是忐忑,因为网课期间没有认真听课,更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害怕到校后的摸底考试。”6月8日,又一批“神兽”们回校上课,第一天到学校,小王心情很复杂,用他的话说“有喜有忧”。
无独有偶,吴女士家上五年级的儿子在开学前夜也是心情复杂,“6月7日晚上他不停问我‘人为什么要上学呢?为什么要一直上学呢?’说‘我还要上这么多年,不想上学了!’”吴女士说,其实开学前两天,她就发现孩子有些紧张,很晚了不休息,悄悄复习,眼圈都是黑的。
回想过去的几个月,吴女士由于工作忙碌,每天只给孩子送个午饭,开始孩子不太适应,后来似乎也适应了。恢复网课后,吴女士给孩子配备了上网手机,生活渐渐有了规律。本来以为孩子会安心上课,不料老师却多次提示吴女士,孩子上网课的时间,有时十几分钟,有时只有几分钟……回去一问,孩子不是说“肚子不舒服”,就是说“忘了”,给老师写过四次检讨。
“我是一直盼着开课呢,没想到眼看开课了,孩子着急了。”吴女士说,孩子也向往着校园生活,可是另一方面可能也有压力,“现在回想,他上网课不认真的时候,我也吓过他,开学就要考试。”
6月8日一大早,在吴女士的鼓励下,孩子还是去上学了,只是整个人都显得忧心忡忡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让他适应新的生活。”吴女士说,儿子绝对不是个例,她的很多同事都为孩子不好好上网课而是玩手机苦恼,有的还专门安装了视频监控,明示给孩子,但发现孩子拿书本挡在摄像头前面,低着头玩手机,家长最后只好用考试来“约束”孩子。但是随着复课的来临,孩子多少有些不适应。
与此同时,已经上课一周的六年级小萱则表示,自己倒不担心考试,但是复课后的学校生活似乎变了样,老师管得很严,很难和同学们像以前一样亲密无间地接触,最吓人的是发烧还需要隔离,“我每天都在担心自己会不会因为发烧被拉走?真的不太适应了。”
调查
孩子不适应是正常现象
开学前夕,因为儿子的情绪问题,吴女士拨打了石家庄市24小时心理援助电话,“打了电话我才知道,我儿子并不是个例,接电话的老师说最近接到类似的求助一点儿不少。”
记者获悉,复课后,各个心理咨询中心已陆续接到不少家长的求助电话,有的孩子去了一天,就不愿继续去上学了,有的对疫情产生了恐慌,已经不适应校园生活了。
一项针对一至八年级学生开展的“开学心态”微调查发现,六成以上的孩子想开学,近三成孩子对开学表示很纠结,少数孩子无所谓,甚至不想开学。对于希望开学的原因,超过七成的学生表示“一想到开学就很开心,因为回到学校可以看到同学们和老师”,六成以上的学生觉得“在学校作息规律,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同时,近半数学生希望重返校园补回落下的课程。除了学习使命的召唤,还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想开学是因为在家憋得太难受了,近两成的学生想开学是因为可以不必再听父母“爱的唠叨”了!
在不想开学的原因中,对于疫情担心的学生占到了近半数。另外,“担心跟不上学校的学习节奏”“害怕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不敢面对老师检查”等学业压力成为不想开学的主要理由。
“其实,复学后,很多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人际交往上往往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学校在上课、用餐、日常消毒等方面均有比较严格的规范,学生可能出现厌烦的情绪。”石家庄市未成年人心理维护中心主任、市心理学会会长马宏伟介绍说,整体上,孩子可能存在的适应性问题包括:对规矩与约束的对抗、从禁锢到出笼后的补偿性过度自由、从散漫的家庭生活到规矩复学的恢复的适应、对班级文化的忽视与重新认同;对老师也会经历一个从网络虚拟课堂的虚拟感向真实感的重新适应问题,“由于受作息时间、学习强度、监管力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复学后出现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主要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对开学具有明显抗拒、焦虑、惊恐等反应,或者因开学而产生睡眠严重失调、食欲明显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等反常行为,老师和家长要相互协作,耐心与孩子沟通,不要过多责备。”
观点
给孩子一个心理缓冲期
“对于孩子来说,很多还是担心返校后学习跟不上、会落后于同学,与其被动焦虑,不如主动破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学高级教师、河北省心理干预协会理事李春江说,作为成年人的家长和老师要以“抱持”的态度引导孩子接纳自己的情绪,给自己一个心理的缓冲期,高年级的孩子要充分发挥伙伴的作用,学校可以给孩子更多互动空间,比如:开展合作学习小组、举办分享活动等,给孩子表达自己焦虑、恐慌的“空间”,适当地让孩子们之间分享各自的情绪,并引导大家做分享者和彼此的倾听者。
针对实际问题,需要对症下药,其实,解决焦虑最好的办法就是直视面对。家长可以尝试带着孩子列一个表格,左面一列写上担心的具体事情,比如“返校后学习跟不上”,右边一列写上解决办法,譬如“把落下的内容分解安排到每天的学习计划中,每天多学一点点;消化当天所学新内容,减少新问题的堆积;多复习巩固、多练习”等。解决办法,可以写得越多越好。把焦虑的事情一一列出,发现焦虑的事情一项一项都可以解决,焦虑情绪也许会缓解很多。“家长可以带着孩子直面自己的问题,客观分析自己目前学习的问题及学习的状态,制订学习计划和学习目标,其实开学后焦虑是一种适应性反应,这时应更多地关注当下,将注意力集中到目前的事情上。”
李春江提醒说,在整个返校阶段,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动态,尤其是情绪和行为上是否有不同以往的表现。如发现异常,需要先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了解孩子复学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在给予孩子情感支持的基础上,帮助孩子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吝啬表达你的在意,让孩子体验到被支持,感受到你在跟他一起面对挑战。
此外,如果遭遇情绪危机,可以先尝试一些普适性的方法,例如通过情绪日记来表达情绪,允许自己哭一哭、听音乐、唱歌、运动;也可采用减压支持的方法对自我进行调整,必要时可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燕都融媒体记者 杨佳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