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近日公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明确,今后,普通高中应在原来科目基础上开设劳动课程,共6个学分,为必修学分。其中,志愿服务2学分,在课外时间进行,三年不少于40小时;其余4学分内容与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
说起劳动,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很多孩子被整个家庭宠着,“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从小衣食住行所有一切都会被安排妥妥的。到了高中阶段,为了不耽误孩子学习时间,家长更是不舍得让孩子干一点家务,有学校初一学生不会叠衣服、系鞋带,有地方初中一个班绝大多数学生不会剥鸡蛋壳……
针对一些学生不想劳动、不会劳动,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的现象,今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
教育部把劳动列为高中必修课,并详细规定上课的方式和学分的赋值,是对《意见》的具体化,使劳动教育有了“硬杠杠”,劳动教育课成为硬指标,可以有效避免劳动课程在现实中被其他课程“侵占”和“挤压”。从现实和长远看,此举有利于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在掌握劳动能力、收获劳动快乐同时,真正理解劳动的内涵,牢固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培养良好劳动品质,涵养不畏艰辛、崇尚奋斗的精神。
“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全社会都应进一步认识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有关部门和学校要认真落实教育部规定,推动劳动教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结合,更好发挥劳动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希望广大学生响应号召、积极参加劳动,在劳动中提升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许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