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邺城失落的珍宝

2020-06-05 06:04:5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邺城三台遗址

一个暖风拂面的清晨,我们从石家庄一路开车南行二百余公里,来到临漳县的邺城古三台。走走停停,细细参观着遗址以及保存展示在这里的古建筑构件、碑刻等文物。

当走到金凤台北面时,一排七开间的平房出现在我眼前,伫立于此,二十多年前的一段前尘往事浮上心头——不知道那些珍贵的宝贝去向何方,更不知何时它们才能重返故乡。

临漳县,地处河北最南端,为邯郸市管辖的一个县,处于中原腹地,西望太行,东眺齐鲁。这里古称邺,历史上大名鼎鼎,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的美誉。战国时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发生于此,也是建安文学的诞生地,并出现过极度繁荣的佛教文化。

古邺城位于今天漳河北岸的临漳、磁县交界处,东北距临漳县城约18公里,西北距磁县县城约5公里。

古邺城初建于春秋齐桓公时,战国属魏国,为邺邑所在地,魏文侯时西门豹在这里做过邺令。汉代,邺城是邺郡治所。东汉末年袁绍作为冀州牧驻地于此。官渡之战后,曹操攻占邺城,营建邺都,修筑了三座高大的台榭——金虎(后改称金凤台)、铜雀、冰井三台,这里实际成为中国北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建武帝石虎迁都于邺,接着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相继在此建都。

邺城除了在都城规划建筑史上对中国产生过深远影响外,其佛教的兴盛,也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据史料记载,由于崇尚佛教,东魏、北齐时这里大量供奉各种佛教造像。邺城西侧的太行山一线蕴藏白石,尤以安阳、曲阳、房山等地白石为佳。因这种石料颜色洁白,质地坚实而又细腻,容易雕刻,人们就用这种宛若美玉的材料修筑宫殿,装饰庙宇,雕刻佛像,点缀堂室。因为从汉代开始用白石,后人便称之为“汉白玉”。

东魏北齐的皇室贵胄笃信佛教,不惜重金选用大量名贵的汉白玉石雕造佛像。此时的佛教造像雕琢得十分精美,高、浅浮雕和透雕多种手法同时运用,龙树背龛式等融汇中西文化因素的造型横空出世,表现手法和造型艺术高绝,佛教造像艺术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所以这时候的石佛造像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珍贵的艺术品之一,为后世争相收藏。

然而,邺城在北周灭佛和杨坚焚城中受到重创,大量佛寺被拆、被焚,佛教造像要么被砸,要么被僧徒掩埋地下,六朝名都彻底被毁。此后,斗转星移,历史变迁,漳水泛滥,迁徙无常,邺城城墙、宫室几乎荡然无存,城垣均湮没在地表以下,地面上仅存夯土的金凤残台和铜雀残台的东南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邺城遗址内陆续出土各种白石佛造像,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邺南城附近农田基建中出土了东魏武定,北齐天保、河清、天统纪年文字的单躯、三躯、五躯、七躯等几种北朝白石造像,其中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的五躯透雕佛(编号266号)、三躯的思惟佛(编号128号)、两件一佛二弟子的三躯佛(编号127、287号)和一尊单躯佛(编号129号),经专家鉴定,266、128、287号为二级文物,127、129号为三级文物,均属国家珍贵文物。

邺城遗址距离县城较远,交通不便。20世纪50年代,政府为了保护邺城遗址,在金凤台上临时建造了一排硬山式的蓝砖平房,供工作人员看护之用。房子坐北朝南,共七间。

1978年,临漳县文保所成立,所址就在金凤台上,负责保护周围的遗址。随着附近文物不断出土,文保所就把七间平房改成了仓库。20世纪80年代以后,久负盛名的古邺城逐渐成为探古访今的游览地。不过,古邺城三台中除了金凤台残存了高大的夯土台外,铜雀台几乎看不出模样,冰井台更看不出踪迹。为了吸引游客,展示邺城辉煌的历史,20世纪80年代末,临漳县文保所腾出金凤台上东侧的三间平房,改造成了一个不足一百平方米的历史文物陈列室,将包括编号266号在内的5件石佛造像和其他几十件文物陈列在展室,供人参观。虽然展出空间不大,但这些文物很有吸引力,展出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然而,由于改建文物陈列室经费紧张,文物的安全无法保证,留下了巨大的安全隐患。果然,几年后,罪恶的魔爪就伸向了这里。

1991年7月16日深夜,瓢泼大雨在黑夜中锤打着沉睡的冀南大地。此时几条幽灵般的黑影爬上金凤台文物陈列室后边的一棵大树,登上展室房顶,揭瓦,拆墙,进入室内。次日,临漳县文保所所长张子欣急匆匆来到县公安局报案:夜间贼人挖墙洞进入文保所展览室,盗走5件北朝时期汉白玉石佛像。

被盗现场所处的金凤台南北长122米,东西宽70米,高12米。台的南部有清顺治八年建的文昌阁楼三间,阁前镶有“金凤台”匾额一方。阁后新建碑廊七间,保存题咏三台和邺城的碑碣以及历代修庙宇的碑刻。穿过碑廊,是53层台阶,最高处是金凤台,文物展览室在台子的北侧,原来的展室后窗全部用砖砌封,东边三间为文物展览室,由东向西分别为一至三室,西边四间为文保所仓库。展室后墙外靠近第三展室有一棵粗大的槐树。

现场痕迹表明,犯罪分子作案时,先爬树上了房顶,本想揭开瓦顶入室,但发现房间吊顶情况不明,便用工具撬开了第三展室后窗的封砖,拉弯防护钢筋,进入屋内实施盗窃。现场提取到多样作案工具,陈列室第17号展橱玻璃被卸下,展橱和玻璃上留有一枚指纹。被盗物品为5件编号的白石造像,其中二级文物3件(266、128、287号),三级文物2件(127、129号)。

这5件珍贵文物被盗,可以说是一起震动当时文物界的恶性案件。7月17日上午,省公安厅和省文物局同时接到邯郸的报案。公安厅主管领导批示与省文物局共同组成工作组,赴案发地指导、督促破案。第二天上午,召开案件侦破工作会,指出临漳案件的性质为特大文物被盗案件,要求邯郸地区公安处及县公安局高度重视此案件,立即成立“7·17”案专案组。专案组通过现场及遗留物,认为犯罪分子系三人以上团伙作案。从足迹尺寸分析,其中一名犯罪分子大约不高于1.7米,年龄20-30岁之间。

专案组研究认为,临漳所处的地理位置安全环境复杂,西面的磁县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魏北齐时期的皇家陵园——北朝墓群以及宋辽金元时期北方著名民窑磁州窑中的观台窑,近年不断有文物犯罪分子光顾这里进行盗掘,倒卖文物。此次罪犯流窜作案的可能性较大,当然也不排除当地作案的可能。于是,专案组决定将本县临漳、邻县磁县以及河南安阳等河北河南两省七县市作为重点展开调查摸排。

专案组在临漳展开了多项工作。时间不长,有群众举报:本县习文乡西太平村李某文父子曾倒卖过文物。专案组准备前往询问,没想到李氏父子闻讯后迅速外逃。次年元月,李氏父子被抓获。专案组根据二人提供曾倒卖文物的特征,与被盗文物特征进行比对研究,排除了李氏父子作案的可能。接着一条来自邢台宁晋的线索显示,该县一个文物贩卖团伙似乎与“7·17”被盗案有关。然而经过比对,所有人员和线索均被否定。随后一条一条的线索接踵而来,又被一次次地查证否定,侦破工作毫无进展。

河南许昌有多人到临漳收铜钱,这是一条重要线索。专案组派出几名干警奔赴许昌开展秘密侦查。

许昌位于河南省中部,20世纪90年代初,这里有大约20个乡镇,人口近百万。在百万的人口中调查谈何容易,专案组干警与许昌县公安局密切协作,开始逐一调查有倒卖文物前科的人员,特别以到河北收过铜钱的为重点对象。

当时,工作条件有限,专案组的干警们住在县城的一个小旅店,每天梳理着一条条线索,分析着有价值的信息。不知不觉,大半年过去,侦破仍然毫无进展。正当侦破陷入绝境时,干警们的辛勤努力终于得到回报。1992年4月中旬的一天,专案组得到线报,该县小召乡后宋村宋某军倒卖过铜钱。干警们赶到位于县东北角的小召乡派出所,了解到宋某军为后宋村农民,过去经常来往于河北和许昌之间贩卖铜钱,近半年却极少出门。专案组分析后决定对其实施重点监控。监控发现,此人体形与犯罪现场勘查认定的其中一名犯罪分子身材相吻合,岁数也接近。

干警们通过走访还了解到,有三人与宋某军半年前结伴到河北等地收过铜钱。结合案发地团伙作案的情况,宋某军等四人盗窃三台文物的可能性陡然增大。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几乎所有的线索都指向了他们。一天,一个老乡到专案组反映说,前一天晚上与宋某军喝酒时,问他为何这么多天没出门做生意,宋借着酒劲说去年在河北临漳整了几件石头。

狐狸的尾巴终于露出来了。专案组对这一线索欣喜若狂,针对四人开始编织一张无形的大网。同时,技术人员在后宋村取得了宋某军的指纹和足迹,到尤里村、韩集村获得了另外三人尤某银、尤某记、宋某付的足迹,与现场勘查进行对比,其中一枚指纹与宋某军的完全吻合,除韩集村宋某付外,三人足迹与被盗现场遗留足迹大小一致,盗案取得突破性进展。

1992年4月20日中午,“7·17”特大文物被盗案取得重大突破的消息传到了临漳县公安局,抓捕组南下许昌收网。当天下午,抓捕组长途奔袭400余公里,于21日深夜抵达许昌,与先期到达的侦查员兵合一处,在破晓前研究完成了抓捕方案。鉴于异地抓捕重要案犯,稍有不慎便会导致前功尽弃的可能,他们在天亮后派出侦查员到四人的住宅布控。21时,在确认四人全部在家后与当地公安机关取得联系,23时,趁四人熄灯睡觉之后将其抓捕。鉴于异地审讯的不便,抓捕组将四名嫌犯连夜押解返回临漳。

在临漳县公安局,在确凿证据面前,此四人不得不交代了流窜盗窃三台珍贵文物案的作案过程。

1991年6月初的一天,宋某军等四人,在河北临漳收购古币,当他们了解到设在该县金凤台上的文物展室里有古老精美的文物时,便动起了偷窃的邪念。

于是,他们协商后,暗地对三台文物展室的地形、地貌及安全防范等进行了踩点,然后便匆匆赶回老家。在许昌,宋某军带着其他三人找来本村的文物贩子张某江,把在三台看到的文物给他描述了一番,问是否值钱。张某江是老手,他告诉四人,白石造像是好东西,很值钱,并表示只要能得到白石造像,就能帮忙脱手销赃。

宋某军四人先后购买了多种作案工具,7月16日,四人乘火车赶到安阳,再骑自行车到三台,然后将自行车藏于野外玉米地里,待天黑后悄悄地摸上了金凤台潜伏了下来。午夜时分,天空大雨倾盆。四人借着雨夜,从隐蔽处蹿了出来,按照分工,宋某付负责把风,另外三人挖开了展览室后墙封死的窗户,入室盗走5件石造像。由于慌张,逃离现场时将作案工具全部遗落。得手后,四人背着被盗文物,骑自行车赶到安阳,买了四张18日黎明前的火车票潜回许昌老家。过了几天,由文物贩子张某江倒卖到了广州。

后来专案组感觉事态严重,再次派出干警到许昌,抓获了文物贩子张某江,他交代说将文物卖给了一个叫罗某华的广州人,但对罗的单位、职业、住址一无所知,只知道罗右下脸有颗黑痣。1992年5月3日,专案组南下广州,在广州市公安局的配合下,经过大量工作,从广州35名同名市民中查到了同“7·17”特大文物被盗案有关的罗某华。据了解,此人曾参与多起内地文物走私活动,被数次教育判刑,屡教不改,是个名副其实的惯犯。这次,狡猾的罗犯在得到张某江的文物后,凭多年的经验判断,这是一批少见的贼货(被盗物品),具有重要历史、艺术价值,国家一定会全力追缴。为了牟利,他决定铤而走险,成交后不久便携带着文物逃往国外。

虽然,宋某军等一伙盗窃倒卖犯罪分子受到了法律的制裁,然而那5件珍贵的造像文物,却依然不知所踪。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河北多次发生文物案件,石刻造像被盗尤为严重,河北省文物部门主动与国家文物局及公安、外交等部门配合,成功从美国纽约追回走私出境的曲阳王处直墓被盗的武士雕像石刻,接收了星云大师捐献的灵寿幽居寺塔被盗的释迦牟尼佛首……对被盗文物的追踪追索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而且取得了不小的成绩。

笔者在将近40年的文物工作生涯中,多次配合公安部门侦破文物案件。但是临漳案件发生至今,被盗文物仍石沉大海,令笔者和办案的公安干警们痛心不已,也从未停止寻觅这些文物的踪迹。后来,有消息说,被盗的文物有可能流失到了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衷心希望各方共同努力,有朝一日终能将流失海外多年的珍贵文物追索回国。(李宝才)

(本文图片均由李宝才提供)

■链接

被盗文物档案

一、编号266号

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五躯透雕佛像,出土于临漳倪辛庄公社张彭城大队村西(邺南城南门外)。通高31厘米,宽20.5厘米。主佛高12厘米,头戴宝冠,两目闭合,赤足端立于莲花座上。左右二弟子二菩萨均高8.5厘米,端立于莲座上。在佛像圆形项光的上面是菩提树的枝叶,枝叶的上面雕刻着一龙四飞天,层次分明,繁而不乱。底座高7厘米,宽20厘米。前方正中是香炉,香炉两侧是蹲狮,蹲狮外面是力士。无铭文,从雕刻风格和同地出土的情况来判断应为东魏北齐的佛雕。国家二级文物。

二、编号128号

为三躯佛像,高35.3厘米,宽19.2厘米。主佛盘右膝坐于方座上,左膝下垂,头戴莲瓣形宝冠,长方形脸,右颊有一痣,身长腰细,面相端庄,似在凝思奥妙的哲理。二弟子端立于两侧。底座的后面有铭文:“天统四年正月廿六日佛弟子王景清信女杜贵妃愿敬造思惟佛一区。”国家二级文物。

三、编号287号

为一佛二弟子三躯佛像,出土于邺南城西郊临漳河图棉站。底座后部有铭文:“天保十年十一月五日唐□眷属今得集聚为李元吉今□如愿。”国家二级文物。

四、编号127号

为三躯佛像,高36厘米,宽23.5厘米。主佛高20厘米,头戴宝冠,有飘带下垂,手持莲蕾,端立于莲座上,似为女性。二弟子各高13厘米,端立于两侧。这尊佛像窈窕纤弱,宛若宫娃。国家三级文物。

五、编号129号

为一单躯石造像,高25.9厘米,宽12.8厘米,1978年出土于邺南城西郊。底座后铭文为:“天保六年十二月廿四日佛弟子段神树为亡女敬造白玉像一区,普为六道众生一时成佛。”国家三级文物。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