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月下旬开始,承德工务段承德桥梁车间组成施工力量,从京承线开始对高大砌体和隧道进出口两侧的杂树、草皮开展集中专项整治。
在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公司承德工务段,有这样一群人,每天活跃在工务段管内铁路沿线的高大砌体上,就像一位位剃头匠,给高大砌体“剃”掉生长在“头上”的杂树,“刮”去沉积的浮土,“抹”平断裂的砌缝,“掏”出泄水孔的杂草等,使砌体继续很好地发挥防洪屏障作用。
砍伐危树。
出发
一路攀爬去扫山
4月23日,早上七点,记者跟随承德工务段承德桥梁车间一行8人,下高速、穿乡村,约莫一小时以后,在一段颠颠簸簸的土路尽头停车,再步行六七百米,终于到达施工地点。
“看,这是今天上午的作业地点。”顺着带班人手指的方向,在承隆线25公里+600米处,一片黄茅草沿着线路边向远方绵延。在铁路线两侧高六七米的片石砌体上,荆条、蒿草、酸枣树、小榆树零零落落地散布着,从石缝间钻了出来,迎着春风蓬勃着酿出了绿芽。
“今天,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把这些树砍掉、草割掉。”承德桥梁路基工区班长李海猛开始布置工作,“大家作业时都要戴好安全帽,在两米以上高度作业的人员要系好安全带、拉安全绳,不能上下双层作业,来车时停止作业,拉绳避车。”
在作业人员面前的空地上,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十几把镰刀、斧头、手锯,两个用树杈制成的“八叉”在众多工具中显得尤为突兀。“这是我们自制的割酸枣树工具,用这个叉着割省得扎手。”猫腰、叉实、割,李海猛边说边示范着动作要领。
“都听明白了吧?!出发!”一声号令,作业人员三人一组,开始沿着早已修好的检查通道走向山顶。
说是通道,其实就是一条顺山就势用镰刀和铁锹平整出来的不到半米宽的“小毛路”。沿途全是长高的荆条,不时还会有半米多高的大方石挡路。路面也是一段砂石“搓板”一段“滑梯”的。大家一路行走要抓住树枝借力,偶尔还会来个趔趄。
砍伐危树。
保障
安全桩就是“生命桩”
好不容易到达山顶,作业人员将一条登山绳、一条安全绳分别捆在两棵粗大的树干上,并用大锤砸下两根钢钎进行固定。
“我们在作业的时候,每根钢钎的深度不能低于1米,要将绳子绕两周,这样才结实。”李海猛一边用力试验绳子的结实度,一边讲解,“今天有便利条件,我们在打钢钎固定的同时,再拴树上,等于上了双保险,更安全些。没有粗大树木的时候,我们就打四根钢钎。”
安全桩就是扫山人员的“生命桩”,安全桩埋深有着严格的要求,深度不得小于0.75米,土质山坡上不小于1.0米,安全桩距陡坡边缘不得小于3米,安全绳左右移动距离不得大于5米,原则上一桩一绳、一绳一人。
“来,松20厘米!好,再松20厘米……”系好安全绳、戴好安全帽,李海猛开始沿着砌体小心翼翼地向下垂降,脚在砌体的勾缝处踩稳,再寻找下一个着力点。绳子在一点一点地延长,李海猛也一点一点地接近待处理的危树。
5分钟后,李海猛停留在一株直径10厘米左右的小榆树旁,找到一个更好的支撑点,踩实,用手调试一下安全绳的角度,双手举起剪枝剪,剪掉了较细的枝条,随后又用手锯伐掉比较粗的树干。由于坡度较大,他只能倾斜着身子趴在石头砌体上,因为施展不开,锯起来也显得格外费力,三五分钟的工夫额头上便渗出了细小的汗珠。
“这要是在地面上,两分钟结束战斗。”十分钟后,李海猛砍伐完这株小榆树费力地爬到砌体上方,开始砍伐平台上的杂树,动作一下子麻利起来,一会儿就撂倒了一片小榆树、小槐树、粗荆条等。
每天要爬上爬下30多次。
辛苦
每天爬上爬下30来次
现场盯控干部金辉说,承德工务段管内京承、锦承、承隆、京通线均为山区线路,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沿线的高大砌体和挡墙上生长的树木、杂草容易造成砌体局部开裂、鼓包,随着时间推移,会严重影响砌体强度,轻者局部掉块,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坍塌。
“泄水孔堵塞,衬砌背后含水,会增加山体垮塌的风险。”金辉说,当日是他们转战承隆线的第一个作业点。此前,他们已经连续在京承线进行了近20天的高大砌体扫山作业。
“由于是利用列车通行间隔施工,避车需要到安全地点,我们六个人每天要爬上爬下三十来次。”李海猛说,“干这种活儿,现在是最好的季节,气温不高不低,植被叶子少、视线好,最重要的是没蚊虫。过几天,虫子多了,作业时被蚊虫蜇咬是家常便饭。要是赶上暴晒天儿,石头表面的温度得有五十多度。脚蹬在石头上,隔着鞋底都感觉到烫。”
“别小看这些黄茅草,它们是最大的火灾隐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看着有二百多米的距离,用不了一分钟就烧光了。”承德桥梁车间路基工区职工郭庆辉从草丛中直起身,指着随风起伏的草海说,“线路两边的杂草是必须清除的,离这二里多地就是集市,老百姓随手丢一个烟头都会引起火灾。”
再次猫下腰,郭庆辉挥动镰刀,用手抓住一小把草,沿着根部割下,紧接着又像小“推土机”一样,把攥不过来的草顺势抱在怀里,一会儿工夫就割了半抱的草。他还就近取材,用榆树条拧成“绳子”,把割下来的草木一捆一捆地捆好。
中午十二点,两千多平方米的砌体都被剃成了“小平头儿”,露出了本来面貌,不再“蓬头垢面”;泄水孔疏通了,“肠梗阻”的毛病解决了;杂草捆了上百捆,堆成了一座小山。
回忆
60米高处腿肚子转筋儿
午饭时间到了,大家寻个避风的地儿,蹲下来,七八分钟时间,简单吃了口盒饭,就开始将战场转移到承隆线28公里处更高的一个砌体处。
“三十来米,这都不算高的。最高的要数京承线3号隧道口,高60多米。踩哪儿都感觉像踩了棉花一样,真不敢迈腿呀,更别说往下看了。腿肚子转筋儿!中午饭都是上面的人用绳子给我顺下来,我是在山半腰找个可以落脚的小平台吃的。”说起那天在60多米高的砌体上作业的经历,李海猛依然心有余悸。
当日下午四点,两个作业点的砍伐任务终于结束了。经统计,当日完成两座高大砌体清理,砍伐危杂树56棵。
“我们这一年除了刮大风下大雨休息,其余的时间都干这活儿。看我们的脚力,没得说!每人一年得穿坏四五双登山鞋。闭着眼睛我都能想出每个山头的模样。”李海猛说,“今年受疫情影响,刚开始进不去村,工作延缓了一段时间。不过即使这样,京承线二百多座山头、锦承线三十多座山头也都登了个遍。”
从三月下旬开始,承德工务段承德桥梁车间就由车间副主任金辉带队,组成了一个8人的施工力量,从京承线开始对高大砌体和隧道进出口两侧的杂树、草皮开展集中专项整治。截至目前,他们已经完成高大砌体清理34处,砍伐危树99046株,清除杂草30000多平方米,修补破面勾缝2480平方米,让砌体“旧貌换新颜”,为铁路安全保驾护航。
“这条线还有9座山头,预计4月底能完成。”金辉说,完成承隆线的任务,他们将转战锦承线,工作将持续到5月底。(通讯员付宝国 燕都融媒体记者呼延世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