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中)在江岸方舱医院查看病人病历
二 柔弱与坚强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的义务……”
2020年2月14日,奋战在江岸方舱医院的石家庄市栾城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师华华,向组织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她要在这个特殊的战场,表达对党的向往和忠诚。
1978年出生的师华华在生活中看上去秀气、柔弱,可一旦穿上白大褂,她就像换了一个人,她的敬业、执着、韧性,让人感受到医生这个职业的光辉。作为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医生,她最大的理想是“做一名好医生,在遇到危重病人时,自己能用医术去挽救患者的生命”。
于是,她来了,甚至没有跟爱人商量。她清楚地记得,2月9日凌晨2点多,她在女儿屋里睡觉,突然接到医院电话,问她能不能去前线。她不假思索地说:“能!”她去叫醒爱人范昭波,说自己已经报名了。范昭波是一名转业军人,他当然理解妻子的决定,他什么也没说,起床打开电脑,开始搜索武汉的相关情况。
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他手中的鼠标“咔嗒、咔嗒”点着,电脑屏幕滚动着,而师华华则默默地收拾着出发的行李。
天亮了,师华华跟女儿一说,女儿哭了。女儿今年中考,她明白,妈妈要去最危险的地方。但女儿哭了一会儿,擦了一把眼泪说:“妈妈,我长大也要当医生,我要去援助非洲人民,你也不许阻拦我。”母女约定好后,女儿破涕为笑。
师华华踏上了征程。行李中有院长给她准备的健胃消食片,有闺蜜给她买的袜子内衣,有科室同事们给她买的方便面、面包……她知道,她这趟抗疫承担着朋友、家人的牵挂和重托。
情人节那天,范昭波给师华华写了结婚15年来的第一封情书:
“你在前线战斗,我在后方守护,家里你不需要操心,你平平安安就好。”而师华华在当天的日记中也写道:“党旗所指,所向无敌,老公是党员,我也不能落后,今天在这里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也是我给老公的情人节礼物。”
这是燕赵大地上一个普通的小家庭,家庭成员间的守望相助和责任担当,诠释了“小家”和“大家”的亲密关系。
在江岸方舱医院里,师华华做的是咽拭子检测,这是离病毒最近的地方。
一根长长的棉签平行插入患者的咽喉部位,直到与鼻咽后壁接触,轻轻旋转,停留5秒吸附分泌物,再慢慢移出拭子,然后迅速将其放入采样管中。操作中,患者会本能地出现咳嗽、呕吐,喷溅物一次次喷到护目镜上,喷到防护服上。最忙的时候,她每天要做100多例,累得直不起腰。
师华华出色的工作获得了认可,2020年3月3日,她和同行的姐妹刘天瑜又被安排去武汉市第七医院。那里是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患者病情较重。在第七医院,师华华经历了一件有惊无险的事。那天晚8时,她接班后仍像往常一样把危重病人的容量状态及心功能评估一下,连做了五个病人的床旁超声,这时她全身是汗,心悸恶心,护目镜带子太紧了,勒得耳朵生疼。
她到外面通风处去缓解一下。突然,“啪”一声,护目镜的带子竟然开了!幸好她用手按住了护目镜两侧。谢天谢地,没有暴露!同事们都吓坏了,督促她赶紧去处理。她去清理了眼睛和面部,更换了新的防护服,再次走进重症监护室。
她和同事们都感到后怕,但她也为浪费了一套防护服而感到有些可惜。
同样因为防护服而被大家熟知的,还有石家庄赵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焦晓丽。那天,她的肚子总是一阵一阵疼,没过多久,纸尿裤湿了,就连裤子也湿了,她这才发现是生理期来了。同事们劝她出舱,她却急哭了:“我不是不想出去,是舍不得浪费这套防护服啊。”她坐都不能坐,硬撑着工作到下班。防护服刚脱掉,她就瘫倒在地上。
这就是河北的医护人员,坚强得让人心疼。无论什么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都是病人,是节约医疗资源,是集体利益至上,鲜少想到自己……
曾是抗击非典的先锋,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医师张国民,在方舱医院里做咽拭子采集、院内感染防控培训、患者数据统计、CT结果审阅会诊……一人承揽多项工作;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护士张明轩奋战在武汉市第七医院重症病房,工作之余还积极参加河北省医疗队物资搬运,奔波在酒店、医院、火车站和飞机场;唐山遵化市中医院护士张晓静不顾疲惫,深夜还在加班清理医疗垃圾;张家口市第一医院的护士王晓芳每天都要在病房里多待一会儿,只为最大程度实现防护服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