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太行风|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纪实:战疫赶考人

2020-05-08 05:57:5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师华华(第二排左三)在武汉宣誓入党

战疫赶考人(报告文学)

——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纪实

多难兴邦。古往今来,莫不如此。

愈是危难时刻,愈彰显出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愈是灾难深重,愈挺起民族的脊梁。

2020年的这场新冠肺炎疫情,是中华民族必须要通过的考验。这是一张关系着人民生命、国运走向的考卷,而中国人民,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这场考验,为世界抗击疫情争取了时间,提供了战疫中国经验。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疫情袭击武汉,全国各地多方力量星夜飞奔,千里驰援,一名名卫生医疗防控系统的专家来了,一支支技艺精湛的医疗团队来了,一批批救援物资来了……

在支援的队伍中,当然少不了河北人的身影。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这是一群侠肝义胆、古道热肠的燕赵儿女,也是一群从红色热土上、革命精神中走来的燕赵儿女,他们一批批逆行而上,英勇战疫。

第一批150人,第二批15人,第三批103人……一共九批,1100名河北医护工作者奔赴湖北,他们中有的孩子不足周岁,有的妻子尚在孕中,有的父母需要侍奉,有的儿女面临中高考……但在此时,他们舍家为国,挺身而出,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战胜疫情,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赶考”精神已根植在河北这片热土上。而今,河北医护人员白衣执甲,奋勇出征,再次踏上战疫“赶考”路,再次赋予“赶考”精神特殊的时代意义。

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凯旋现场

一 集结战疫

2020年2月9日,农历正月十六,傍晚时分,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

一群群身穿红色羽绒服的女人和身穿黑色羽绒服的男人从各地奔赴而来,在机场集结。每个人都行色匆匆,口罩遮挡住他们的面容,但遮挡不住他们眼神中的明亮和坚毅。

此行,他们要奔赴武汉。他们是河北支援湖北第五批医疗队,共有305人,临床医师100名,护理人员200名,行政管理人员5名。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23岁,平均年龄35岁。队员们来自石家庄、保定、承德等地的80家医疗单位,有县市级的医护人员,也有来自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的专家。他们,都是各单位挑出的精兵强将。各自医院为他们配备了丰富的医疗和生活物资,口罩、防护衣、脚套、护目镜、内衣、袜子、纸尿裤、卫生巾、护肤品、方便面……一大包一大包,一整箱一整箱,单位唯恐“儿女”们受了委屈。

王飞,是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他主动请缨驰援武汉,担任河北支援湖北第五批医疗队队长。出发的集结号即将吹响,王飞代表全体队员发言:“请组织放心,请各位兄弟姐妹放心,我们一定会奋力向前,也一定会凯旋!”300多人不约而同地高声呼喊:武汉加油!中国加油!这声音,在机场的大厅久久回荡。

飞机穿过云海,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从那一刻起,这些来自河北的白衣战士将和武汉人民同气连枝,争分夺秒共同战疫。

由武汉塔子湖体育中心改建而成的江岸方舱医院,是他们的主战场。大家顾不上休息,就投入紧张的奋战:入舱前严格培训,正确穿脱防护服,一定要做到零感染;快速组建起医疗组、护理组、感控组、质控组、内部保健组、后勤保障组等,并明确划分职能;制定工作制度,24小时连轴转,实行6小时轮班制。为了快速收治病人,队友们分工协作:打印腕带、录入信息、测量体温、处理医嘱、分发药物等,准确快速地完成一系列动作。

医院内划分了四个区,共900张床位,河北支援湖北第五批医疗队负责A区和B区494张床位的医疗护理工作,1名医生要照顾50名患者,1名护士要照顾30名患者。

累,是必然的。他们不是超人,却有超人的毅力。

6小时工作再加上穿脱防护服和上班路上的时间,每个人每天工作10小时左右。工作期间不能喝水,不能吃东西,不能上厕所,汗水湿透了衣服,尿不湿引起了皮肤过敏,更不要说口罩把脸上勒出了印痕,鼻梁磨掉了外皮,耳朵如裂开般剧痛,还有因为长期缺氧引起的头晕、头疼、恶心……

即便如此,他们还要笑着面对病人,他们是病人的亲人、朋友,甚至是生活中的保姆……

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在第一时间召开党总支扩大会,在病区内开展“医护人员+患者”结对帮扶活动,每名医护人员帮扶1到2名患者,通过电话、微信、面谈的方式,与病人谈心。

陈国燕,是石家庄市第二医院病房护士长,为了让病人开朗起来,她和同事刘思思、芦秀敏等人连夜用纸折了玫瑰花、百合花、千纸鹤,并且在上面写下祝福语,送给患者们。

当陈国燕把一朵彩纸玫瑰花送给一个愁眉不展的武汉女孩时,女孩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后来女孩把她当成了“亲姐姐”,陈国燕很爱这个“妹妹”,姐妹俩无话不谈。爱的陪伴给了女孩生活的勇气,她说:“姐姐,等疫情过去,我要去河北度蜜月,我要去看赵州桥、去看大佛寺!”

这样的事情太多了。一个阿姨脚后跟裂了,疼得不敢下地,来自张家口蔚县人民医院的医生蔡原原把自己的果维康给阿姨吃,还送给她创可贴;一个爷爷生活不能自理,河北省中医院的护士肖思孟为他喂饭喂药,翻身拍背,端屎倒尿;一个刚刚失去亲人的男子突然情绪失控,张家口市第一医院的赵庆丰把病人揽在怀里,轻轻安抚,直到病人平静;一个病人家庭有特殊困难,领队闫振刚出面联系当地部门,向其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江岸方舱医院的“一对一”帮扶活动,在医疗队中推广。他们用爱与温暖,带给病人康复的信心和勇气。

王飞(中)在江岸方舱医院查看病人病历

二 柔弱与坚强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的义务……”

2020年2月14日,奋战在江岸方舱医院的石家庄市栾城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师华华,向组织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书。她要在这个特殊的战场,表达对党的向往和忠诚。

1978年出生的师华华在生活中看上去秀气、柔弱,可一旦穿上白大褂,她就像换了一个人,她的敬业、执着、韧性,让人感受到医生这个职业的光辉。作为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医生,她最大的理想是“做一名好医生,在遇到危重病人时,自己能用医术去挽救患者的生命”。

于是,她来了,甚至没有跟爱人商量。她清楚地记得,2月9日凌晨2点多,她在女儿屋里睡觉,突然接到医院电话,问她能不能去前线。她不假思索地说:“能!”她去叫醒爱人范昭波,说自己已经报名了。范昭波是一名转业军人,他当然理解妻子的决定,他什么也没说,起床打开电脑,开始搜索武汉的相关情况。

这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他手中的鼠标“咔嗒、咔嗒”点着,电脑屏幕滚动着,而师华华则默默地收拾着出发的行李。

天亮了,师华华跟女儿一说,女儿哭了。女儿今年中考,她明白,妈妈要去最危险的地方。但女儿哭了一会儿,擦了一把眼泪说:“妈妈,我长大也要当医生,我要去援助非洲人民,你也不许阻拦我。”母女约定好后,女儿破涕为笑。

师华华踏上了征程。行李中有院长给她准备的健胃消食片,有闺蜜给她买的袜子内衣,有科室同事们给她买的方便面、面包……她知道,她这趟抗疫承担着朋友、家人的牵挂和重托。

情人节那天,范昭波给师华华写了结婚15年来的第一封情书:

“你在前线战斗,我在后方守护,家里你不需要操心,你平平安安就好。”而师华华在当天的日记中也写道:“党旗所指,所向无敌,老公是党员,我也不能落后,今天在这里我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这也是我给老公的情人节礼物。”

这是燕赵大地上一个普通的小家庭,家庭成员间的守望相助和责任担当,诠释了“小家”和“大家”的亲密关系。

在江岸方舱医院里,师华华做的是咽拭子检测,这是离病毒最近的地方。

一根长长的棉签平行插入患者的咽喉部位,直到与鼻咽后壁接触,轻轻旋转,停留5秒吸附分泌物,再慢慢移出拭子,然后迅速将其放入采样管中。操作中,患者会本能地出现咳嗽、呕吐,喷溅物一次次喷到护目镜上,喷到防护服上。最忙的时候,她每天要做100多例,累得直不起腰。

师华华出色的工作获得了认可,2020年3月3日,她和同行的姐妹刘天瑜又被安排去武汉市第七医院。那里是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患者病情较重。在第七医院,师华华经历了一件有惊无险的事。那天晚8时,她接班后仍像往常一样把危重病人的容量状态及心功能评估一下,连做了五个病人的床旁超声,这时她全身是汗,心悸恶心,护目镜带子太紧了,勒得耳朵生疼。

她到外面通风处去缓解一下。突然,“啪”一声,护目镜的带子竟然开了!幸好她用手按住了护目镜两侧。谢天谢地,没有暴露!同事们都吓坏了,督促她赶紧去处理。她去清理了眼睛和面部,更换了新的防护服,再次走进重症监护室。

她和同事们都感到后怕,但她也为浪费了一套防护服而感到有些可惜。

同样因为防护服而被大家熟知的,还有石家庄赵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焦晓丽。那天,她的肚子总是一阵一阵疼,没过多久,纸尿裤湿了,就连裤子也湿了,她这才发现是生理期来了。同事们劝她出舱,她却急哭了:“我不是不想出去,是舍不得浪费这套防护服啊。”她坐都不能坐,硬撑着工作到下班。防护服刚脱掉,她就瘫倒在地上。

这就是河北的医护人员,坚强得让人心疼。无论什么时候,他们首先想到的都是病人,是节约医疗资源,是集体利益至上,鲜少想到自己……

曾是抗击非典的先锋,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医师张国民,在方舱医院里做咽拭子采集、院内感染防控培训、患者数据统计、CT结果审阅会诊……一人承揽多项工作;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护士张明轩奋战在武汉市第七医院重症病房,工作之余还积极参加河北省医疗队物资搬运,奔波在酒店、医院、火车站和飞机场;唐山遵化市中医院护士张晓静不顾疲惫,深夜还在加班清理医疗垃圾;张家口市第一医院的护士王晓芳每天都要在病房里多待一会儿,只为最大程度实现防护服的价值……

谭振钊(左一)和社区志愿者开展社区防控

三 情义担当

在这场战疫中,如果说医护人员打的是“疫情歼灭战”,那么基层卫生健康防控人员打的就是“疫情阻击战”,两个战场,缺一不可。

谭振钊是一名80后,任职于廊坊市卫生健康信息中心,2019年6月借调至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工作。“国有战,召必回,战必胜!”作为一名军转干部,他毅然上阵。谭振钊随中央指导组社区防控组出征武汉,负责社区防控组联络员工作。他抵达武汉时,正是疫情最为紧张的时刻。他所在的社区防控组分成13个小组,分别到武汉13个区指导开展社区防控工作,他担任江岸区工作小组组长。

此时,武汉早已封城,但小区、超市等都还没有封闭。确诊感染人数在增长,焦虑、恐慌、抱怨,各种复杂的情绪在社会上涌动。负责社区的基层工作人员忙得焦头烂额,电话都被打爆了,很多事情却束手无策。

社区防控组一到,立即制定由区委组织部牵头管理,党员干部下沉到一线的管理机制,工作开始条理有序。首先是对武汉全市小区、超市进行封闭管理,接着就是开展确诊患者、疑似患者、一般发热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员”拉网式排查。谭振钊和同事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摸底的“四类人员”开展了快速评估,提供政策依据,对“四类人员”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消除了居民的恐慌情绪。

一天,在一个开放式老旧小区里,谭振钊遇到硬要冲出去遛弯的大爷大妈。社区工作人员劝阻无效,双方僵持不下。谭振钊走到老人们身边,耐心地给他们讲感染的风险,讲防控的意义。他的彬彬有礼和始终谦和的笑容,终于让老人们心服口服。在专访中谭振钊还发现,每天下午好多居民都围堵在小区门口领代购物资,构成了潜在的传染风险。他立即要求分散,建议分楼栋、楼层错峰领取并实施网格员代领等措施。

除了当场指导解决以外,谭振钊还提炼出一些共性问题,及时上报给区指挥部和中央指导组,促进问题在更大范围内得到改善。极短时间里,社区防控组13个小组共提交了1000多条意见建议,件件都关系到群众安危,件件都得到了回应。

工作累不说,还有危险。没有防护服,只有一次性口罩。每天走访那么多地方,接触那么多人,谁也不知道病毒潜藏在哪里。问谭振钊怕吗?他说怕!又说:“有危险更要坚守!只有我们后方的工作做到位了,才能最大程度减少感染的人数,给前线的医护人员减轻负担,像所有逆行者一样,我们的工作正是为了千千万万的家庭早日团聚!”

此时的他们,不仅仅是防护墙,还是剑客,用责任、担当和智慧的利剑清扫战场,让病毒无藏身之地。

四 冀鄂一家亲

“河北人真好!”

“感谢河北人!”

每天,河北的医护人员都多次听到这样的话,那是最真心的感激,最朴实的表达。河北、湖北一家亲,这是一场生命的鼎力相助,也是一场两地精神和文化的碰撞。

在江岸方舱医院里,医护人员别出心裁地开展了“河北湖北心连心”手绘活动,由武汉的患者和河北的医护人员共同完成:患者画了大别山,医生画了革命圣地西柏坡;患者画了黄鹤楼,护士画了避暑山庄;患者画了长江大桥,医生画了赵州桥;患者画了武大樱花,护士画了白洋淀荷花;患者画了武汉热干面,护士画了保定驴肉火烧……

周叔,一个爱好书法的患者,他坚持每天为医护人员在防护服上写姓名,他还每次在他们的胳膊、膝盖上写成语或者一句话:“人美心善”“大爱河北”“楚山横地出,汉水接天回”“汉江横襄阳,花开大堤暖”……

荆楚和燕赵,两地文化在这特殊时期,以特殊的方式相逢在一起,碰撞出友谊和信念的火花……

在全国医护工作者的努力下,2020年3月10日下午3时半,随着最后一批49名患者从洪山体育馆走出,武汉14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承载着生命之舟的特殊医院,完成它们的历史使命。

英雄已凯旋!

巍巍太行山,滚滚滹沱河,终将记录英雄壮举!河北的医护工作者们在这次战疫的“大考”中,以河北力度、河北精度、河北温度,践行了新时代的赶考精神。(杨辉素)

(图片均由省卫健委提供)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