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增地下水压采量7.3亿立方米,累计压减36.9亿立方米
河北地下水开采量何以大幅下降
这是在武强县一家牧草种植基地拍摄的大型指针式喷灌设备。(河北日报资料图片)
近日,省水利厅传来好消息,河北省通过坚持科学规划、内节外引、管控结合、综合施策,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430多亿元(中央344亿元、省79.5亿元、市县7亿元),地下水超采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地下水开采总量大幅下降。2019年新增地下水压采量7.3亿立方米,累计压减36.9亿立方米,完成治理总任务的61.8%。
河北省地下水位自动监测成果显示:2019年12月底,全省地下水超采区浅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8.31米,与上年同比下降0.56米;全省地下水超采区深层地下水位平均埋深53.36米,与上年同比下降1.75米。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评估,河北省对地下水开采治理后深、浅层地下水位下降幅度明显减缓。
以“节”为主
从工农业生产到城镇建设,统筹推进全社会节水增效
今年春耕备播时节,燕赵大地一幅幅农田节水图生动呈现——
在石家庄市藁城区的优质麦田里,农民们驾驶着小麦镇压机对麦苗进行返青镇压。小麦机械化锄划镇压技术,能够提高植株抗旱、抗寒能力,还能起到提墒保墒的作用,可以推迟春一水的浇灌时间,减少浇地次数。
在邯郸市永年区曹八汪村的麦田里,农民曹海江打开喷灌设施,对小麦进行喷灌。“与传统大水漫灌比,喷灌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还能节约30%左右的用水。”曹海江说。
在深州市前营村,返青的节水麦长势喜人。去年,衡9966节水麦一水千斤的示范效果显现,目前全村节水麦种植面积达4000多亩。
……
河北省的地下水超采问题由来已久。早在2014年,国家就在河北率先实施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到2017年,河北省试点区域累计压减地下水超采量26.6亿立方米。
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2019年1月,水利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了《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全面启动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范围包括京津冀三省市,河北约占任务总量的95%。2019年3月,河北省印发了《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施意见》,对压采目标和措施进行了细化分解。
统计数据显示,农业是用水大户,农业生产用水约占全省用水总量的60%以上。为最大限度节约农业用水,河北省从农艺节水、工程节水、生物节水等多方面入手,综合施策,农田节水取得明显成效。
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河北省在76个县(市、区)共实施农业节水项目746万亩,实现节水5.62亿立方米。其中64个县(市、区)推广小麦节水品种及配套技术536万亩,集成总结了春季浇1水亩产800斤、浇2水亩产1000斤的节水技术模式,平均亩节约用水45立方米。依托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新增高效节水灌溉100万亩,累计达到5410万亩。
以地下水漏斗区和坝上地区为重点,河北省还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压减高耗水农业种植面积。在黑龙港深层超采区的武邑、故城、南皮、清河等6个县,整村推进,关停机井847眼,将水浇地改为旱地,实行旱作雨养种植,农民自主种植谷子、甘薯、花生等抗旱耐旱作物,实施面积30万亩,亩节约用水220立方米。
在黑龙港地区的45个县,落实季节性休耕200万亩,将传统的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季种植,改为只种植一季高粱、谷子、春玉米等作物,亩节水150多立方米。
今年,河北省继续在黑龙港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的沧州、衡水、邢台等6市开展季节性休耕试点,实施规模200万亩。继续开展旱作雨养种植,争取达到65万亩,将抽取地下水灌溉的小麦、玉米种植,改为种植旱作雨养的谷子、高粱、甘薯、花生、油葵、牧草等作物,充分利用旱作技术和雨水发展生产,亩均减少地下水开采220立方米。继续推广小麦节水品种及配套技术,继续实施管灌、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
在农业生产节水的同时,河北省还有序推进工业和城镇节水。
2019年,全省各地强化计量监督,积极推进以地下水为主要生产水源的现有工业园区节水改造,新建企业和园区推广应用集成优化用水系统,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加大循环水利用力度。实施城镇老旧供水管网改造600多公里,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着力提升城镇节水水平。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将节水落实到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各环节,落实城市各项节水管理制度,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利用。石家庄和沧州被评为国家级节水型城市,河北省国家级节水型城市增加到4个,18个县(市、区)被水利部命名为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