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在武汉的难忘战斗(一)|“生命相托,我们一直与时间赛跑”

2020-04-04 04:31:2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生命相托,我们一直与时间赛跑”

——在武汉的难忘战斗(一)

编者按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3月31日,随着最后一批白衣战士返冀,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的队员全部平安凯旋。在湖北武汉的60多个日日夜夜里,这1000多名队员与时间赛跑、同病毒搏击,义无反顾地为了生命和爱战斗,成为人们心中最美的逆行者,书写了新时代的燕赵儿女英雄传。让我们跟随白衣英雄,一起重拾这个春天最难忘的战斗记忆。敬请关注“在武汉的难忘战斗”系列报道。

窗外,柳树抽芽,桃花盛开;远处田野里,春风微拂,小麦轻轻晃动。

“又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春天。”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白银箱打开手机准备拍下眼前的美景,却习惯性地先按了一下武汉市第七医院的APP。

在武汉的那些日子里,他无数次从这里查看患者最新的化验检查结果、病历,追踪病情进展。随着患者出院、转院,这个APP已经停用,白银箱却一直舍不得删除,“这里面有太多的记忆和牵挂。”

“与休整中的平静状态正好相反,那段时间我们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与疫魔较量。”对1月份的最后一个夜班,白银箱至今记忆犹新:那天ICU病房里12名患者,有9个气管插管、上了呼吸机。

最紧急的是29床,呼吸循环和多脏器功能衰竭。一上夜班,白银箱就把新调来的超声机推过去,给患者进行容量、心脏、肺评估。

这边还没看完,护士就喊起来: “快,37床呼吸困难!”

白银箱抬腿就往37床走。病床上,患者呼吸急促、烦躁,血氧饱和度不断下降。白银箱果断拔除插管,上高流量氧疗,患者转危为安。

正在写医嘱,三病区又急匆匆推来一名重症患者。血氧饱和度只有44%,全身花斑,严重缺氧。插管、接呼吸机,血氧上来了,血压又低了,马上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一个夜班下来,我和同事一直在奔跑。”白银箱说,这样的工作场景,几乎每天都在上演。“紧急心肺复苏、静脉给药、经皮插管、管路预冲……这些高风险且技术要求极高的医疗操作,在武汉都要以1.5倍速、2倍速、3倍速进行。”

“经历过这样的生死竞速,以后什么样的救治场面都不会怵了吧!”白银箱笑着说,脸上带着自信。

面对捉摸不透的病毒,普通人都明白它的厉害,专业出身的医生、护士又怎能不知道其中的风险?

“肯定怕,但总要有人上!”河北医疗队队员、临西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护士孙继红告诉记者,用生命守护生命,平时可能只是一个响亮的口号,但危急关头,却是他们医护人员必须践行的承诺。

1月26日上午10时许,孙继红刚下夜班补觉,就被电话吵醒,单位征集一线报名。“想都没想,我就报上了,也不知道会派去哪里。”

2月4日凌晨,孙继红接到出发去武汉的通知,辗转反侧、一夜未眠。“我猜去雷神山的可能性大,那边重症多。”孙继红心里也做了最坏的打算,被感染,甚至牺牲。

临行前,她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一封“遗书”,交代后事和银行密码。不想家里人提前看到担惊受怕,她就悄悄藏在飘窗垫深处,“若有意外,我想在仅剩几口气时再告诉他们。”

没有硝烟的战场,也是战场。战场上有冲锋,有危险,有牺牲。

白衣执甲踏征程,河北儿女慷而慨。在河北医疗队队员中,哪一个不是像孙继红这样向险而行的战士?

“在武汉的每一天,随时都在面对危险,但作为医生,我们别无选择。”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衡水市人民医院急诊ICU医生吴建朝说,当一个个患者被他从死神手中抢回来时,他觉得付出的一切都很值。

这或许将是他职业生涯中最难忘记的一次救治了。1月31日10时许,一名患者明显喘憋,呼吸急促,脉搏40次/分,氧合指数下降至60%,必须马上插管。由于患者特别肥胖,几次尝试都没成功,麻醉师束手无策。

“我来!”吴建朝一个箭步过去,直接抢过麻醉师手中的喉镜,跟病人进行面对面插管操作。

“吴大夫,给你戴上面罩!”

“来不及了!”

30秒后,气管导管顺利插入患者气道内,患者呼吸逐渐恢复正常,吴建朝终于松了一口气。

“作为管床医生,我当时心里只想着救人,哪里有时间去考虑自己的安危。”吴建朝说,现在想起来,他确实有些后怕,“但那样的生死危急关头,我心里就想着一件事儿:救人。”

一袭白衣,到底有什么样的魔力,能让一个人不惧生死?

“选择了学医,就选择了奉献。”

17年里,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主任袁雅冬曾经三次出征:2003年战“非典”,2009年斗甲流,大年初二,星夜兼程驰援武汉,她是医疗队队长。

“与前两次不同,这次我是带了一群陌生的同事,跨地域作战,疫情重、时间短、挑战大。”在武汉,面对很多比自己女儿还小的队员,袁雅冬又当师长又当家长,手把手教他们临床操作,挨个检查队员们的体温单。

“生命相托,你要托得住!这不仅表现在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还包括你要有专业水准、高超医术。”在武汉市第七医院,袁雅冬连夜制定院感防控流程图、医护人员院感防控操作规范,边改建边救治患者。医疗队一口气接管了4个病区的177张普通床位,还有工作强度大、感染风险高的重症监护室、检验科。

新冠肺炎重症救治,没有现成经验,为了给予患者最积极的治疗,袁雅冬每天不管多忙多累,都要亲自查房,挨个了解每个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3月8日下午,作为巾帼奋斗者代表,袁雅冬参加了国务院新闻办的记者见面会,她一下子“火”了。那位曾经命悬一线,如今转危为安的老奶奶,躺在病床上一脸满足:“大专家一直都陪着我呢,我们要合张影,让家里人都看看。”

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第一批医疗队重症救治成功率在武汉排名前三,累计收治病人429人次,其中重症、危重症患者197人次,共护理病人2458人次,检验核酸样本8144份。整个河北医疗队的救治成功率达到97%……“这是我们的队员舍生忘死、奋力拼搏的结果。”

战斗的日日夜夜,袁雅冬没空照顾自己的感受,返程时刻,在武汉天河机场,她和队友们流下热泪。这,是胜利的泪水!

河北日报记者 马 利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