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测量体温成为日常。人是恒温动物,我们的体温一直稳定在某一区间。一直以来,人们都把37℃作为人体的平均温度数,但生活中测量却经常少个零点几度……正常体温具体到底该是多少?体温“微下降”和身体健康有啥关系?记者就此走访了有关专家。
人类体温约每10年下降0.03℃
据《eLife》发表的文章介绍,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从2000年起开始测量人的体温,并与参加美国南北战争的士兵体温记录进行了比较。这项研究揭示,与19世纪的男性相比,现代男性体温下降了0.58℃,相比之下现代女性体温比19世纪下降了0.32℃。数据显示,人类体温约每10年下降0.03℃。
“人体体温下降经过证实确凿无疑,但体温下降的原因尚无法确切证实,可能与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进步有关。”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兼医院感染管理科主任邢亚威说。
斯坦福大学医学教授朱莉·帕松内特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幽门螺杆菌感染在美国已经不那么常见了,正从美国的人群中消失。这种变化反映了一个趋势:与19世纪的先辈们相比,现代人类的传染病要少得多。19世纪的人们曾被反复发作的疟疾、慢性伤口、肺结核、痢疾所困扰。如今,这些病原大多已从人体内消失,因此人体的免疫系统也不用再经常过度运转。
“从生理上说,我们生活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其中包括室内温度、我们接触的微生物以及我们能够获得的食物。”研究人员表示,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尽管我们认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没有任何变化,但实际上我们已经发生了变化。
对此,国内外很多专家认为,代谢率的下降可能也是人类正常体温下降的主要原因,更舒适的生活方式,使得人类的劳动强度低于19世纪;当然,这也可能是由于炎症反应的减少。现代医学的进步,大大降低了人类患病的频次。而炎症反应能产生各种蛋白质和细胞因子,它们能提高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使体温上升。
无需为体温降低感到害怕
恒定的体温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础。有资料表明:人体最理想的体温是36.5℃-36.8℃。体温下降1℃,基础代谢下降12%左右,免疫力会下降30%左右。
“对这样的结论,我们也没有必要感到害怕。”邢亚威表示,体温变化是100多年的漫长变化,即便未来真的有一天我们的平均体温是35℃、34℃甚至更低,这都是一种自适应机制,一种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生理机制。
此外,有专家指出,大量动物研究证明,体温降低可能活得更久。例如线虫、轮虫、鱼、蝾螈、小鼠等。在分子生物学层面,低体温通过寿命信号影响健康状态和寿命。并且,较低体温也是较低代谢率的反映,低代谢率有助于减少损伤分子堆积、降低突变,有助于长寿。
不仅动物研究支持低体温有益,国外学者也曾就人类体温与疾病、死亡率的关联进行过研究。研究发现,温度每升高0.149℃,一年死亡率增加8.4%。 (河北日报记者 王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