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就是稳就业,复产就是稳经济。在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防控策略转向“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之时,如何让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让外出务工的人员走出来、车间里的机器声轰鸣起来、货箱里的原材料和产品流出来,使复工复产的脚步真正“动起来”“跑起来”,是当前的一项紧迫工作。
日前,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医疗秩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通知》,要求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当前,河北省各县(市、区)均为疫情风险等级分区分级低风险地区,我们要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发展,加快全面推进复工复产。
低风险地区复工复产的“全面”,一是指广度,二是指深度。无可否认,一些地方在复工复产的全面性上存在某些共性问题:规上企业复工复产率高,但中小微企业比例偏低;复工复产的报表数字看起来漂亮,但人员到岗率不高,实际达产率上不去;工业企业恢复率较高,但服务业尤其是生活服务业仍未真正复苏……总体而言,复工复产的步伐仍待提速、效率仍待提高。
人流、物流、资金流存在的障碍,是制约复工复产效率提升的现实原因。一些关键岗位员工受困于疫情严重地区出不来,一些低风险地区的员工虽然出来了,但由于隔离期的硬规定和“健康码”尚未完全实现跨地区互通互认而无法立即上岗;针对中小微企业的资金扶持政策落地滞后,企业看得见却摸不着;有的地方物流运输仍然受到一定限制,原材料供应难影响着产业链的接续完整……种种“堵点”亟待打通、各个“断点”亟待补上。
“堵点”和“断点”自己不会消失,需要有针对性地精准施策。企业自身无法解决的困难,需要政府扶一把、送一程。唐山的“万名干部下基层、万名干部联企业”行动、定州的“重点项目全程领办代办制度”,邢台的“妈妈式”服务、衡水的“保姆式”服务、辛集的“店小二式”服务……近段时期以来,河北省多地在“精准”上下绣花功夫、在“服务”上做足文章,靶向解决复工复产具体难题,为企业提供“一对一”帮扶,纾困实效明显。
与此同时,一些党员干部思想中也存在看不见的“堵点”和“断点”。有的观念僵滞,看不见形势和任务发生的阶段性变化,行动拖拉迟缓;有的怕风险、不推不动,春光已不等人,却还在那里瞻前顾后“一看二听三通过”。这种状况必须及时改变。近日,唐山、承德、秦皇岛、邯郸四市委书记带头“下馆子”,向当地群众传递出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推进复工复产的信心。衡水市3月23日发出“关于机关干部带头消费支持企业共渡难关的倡议书”,倡议公职人员与企业勠力同心、共克时艰。思想上“打通”了,工作的着力点和应对举措才会真正因时因势加快调整。哪里见事更早、行动更快,哪里的复工复产效率就更高。
事不避难,知难不难。“健康码”跨地区互通互认工作亟待加快推进;一些利好政策落地需要快些、更细些、更实些;作为吸纳就业主体和产业链重要环节,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一定意义上仍处于困境。这些重点问题都需要提高措施精准度、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只要盯准“堵点”和“断点”,主动作为、全力而为,我们一定能按下全面复工复产“快进键”,跑出经济发展“加速度”,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蔡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