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战斗在最前线|"三八"节里河北一线女医务工作者心声

2020-03-08 04:42:06 来源:河北新闻网

河北日报记者摄制

“战疫玫瑰”分外香

——特殊“三八”节里几位一线女医务工作者的心声

“疫情面前,只有医生,没有‘女医生’”

佟飞

佟飞,50岁,省级医疗危重症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河北医大二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3月7日,唐山市传染病医院会诊室里,省市专家的会诊从一大早持续到中午12时多。会诊结束,专家们匆匆吃上几口盒饭,便开始进一步分析病例,为下午同省卫健委专家组的远程会诊做准备。

“目前唐山还有两个重症患者,我们必须全方位掌握患者的情况,随时给出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于省级医疗危重症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佟飞来说,自从2月22日赶到唐山定点收治医院——唐山市传染病医院以来,这样的工作状态已成为她的日常。

“又到三八妇女节了啊,不是你们提醒我根本想不起来。”佟飞说,目前自己的时间观念只取决于患者——几月几号,患者又出现怎样的症状;几月几号,患者有所好转……

说着佟飞打开手机微信,置顶的两个微信群分别是以两名重症患者名字命名的救治团队群。

记者看到,群里的消息24小时不间断,即便是深夜或凌晨。“我每隔一两个小时都会看一下,根据患者病情变化,第一时间给予诊疗意见,从来不会漏掉任何一条信息。”佟飞说,自从投身抗疫一线,自己的生物钟都变得像闹铃一般准时,即便是夜间最困乏的时段,也会一两个小时就自动醒来。

“疫情面前,只有医生,没有‘女医生’。”佟飞说,如果说女性有其特殊的性别特点的话,那就是面对痛苦挣扎的重症患者和他们忧心如焚的家人,女性内心深处最柔软的一隅往往能够释放出更多爱的力量。

“好久没过妇女节了,一般过节的时候我都在值班。”佟飞笑言,这个特殊的三八妇女节,自己却想要个“礼物”:“两名重症患者病情尽快好转,这就是最好的节日礼物。”(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

“满脸压痕的样子,最美!”

于静

于静,25岁,河北支援湖北第七批医疗队队员,石家庄市中医院ICU护士。

从2月19日随河北支援湖北第七批医疗队出征,到3月7日,她已经在战疫一线奋战17天了。

于静年纪不大,主意却很大。看到报名支援湖北的信息时,没跟任何人商量,毫不犹豫报了名;来到武汉后,考虑到穿防护服不方便,二话不说剪掉了心爱的长发。前几天,她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转战到武汉第七医院重症监护病区,承担的风险和任务更重了。

于静参加工作时间不长,参与高强度的火线救治任务还是第一次。第一天上班,她和另一位同事要护理十来个病人。打针、输液、量体温、做雾化、测血压……于静忙得团团转,防护服里的衣服湿了又干,干后又湿透。一个班下来,整个人累得几乎虚脱。

“像战士一样去战斗,一直是我的梦想。”于静说,这些天来,辛苦成了日常,但内心是充盈的。为了患者早日康复,所有付出都值得。

在朋友圈里,于静爱发自拍照,喜欢发小视频,还常常晒自己丰富多彩的生活。现在,于静也偶尔会晒照片。照片中的她,护目镜和口罩在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压痕,湿透的头发凌乱地黏在脸上……她却说,“满脸压痕的样子,最美!”(河北日报记者卢旭东)

“给闺女做榜样,让她懂得责任和担当”

田美娜

田美娜,42岁,河北省疾控中心应急检测队队员。

在湖北神农架林区,田美娜已经工作了36天。

3月6日,她上午、下午两次进实验室,完成了当天所有样本的检测,心里才略微轻松。

千里之外,牵挂家人,尤其是7岁的女儿。

1月31日,省疾控中心应急检测队驰援湖北。“前一天晚上,闺女一直在哭,喊着‘我不想妈妈走,我要妈妈陪我’。”尽管不舍,但湖北的疫情牵动着田美娜的心,她告别丈夫和女儿,成为支援湖北的一员。“我是一名疾控工作者,是分子病毒学博士,大疫当前,火线冲锋才是我的使命。”

神农架林区确诊病例不多,目前都已治愈出院。但面临着8000多人从湖北各地返回,检测的任务仍很艰巨。

“我们虽然没有在医护一线,但在检测中要进行核酸提取,直接接触样本,不可避免地产生气溶胶,有很大的危险。”为了防止病毒传播,进入实验室,田美娜和队友都是三级防护,除了穿隔离服、鞋套,戴帽子、N95口罩和双层手套之外,还要戴上正压通气面罩,将整个人全副武装起来。“几个小时下来又闷又热,全身湿透。”

一个多月来,每天忙碌而充实。“在工作需要我的时候,我选择出征。”田美娜说,“作为妈妈,要给闺女做榜样,让她懂得责任和担当。”

“来自各方面的关爱,让这个春天变得格外温暖。”在朋友圈里,她写下这样的话:“愿春风不寒,人间温暖,愿时光流转,病毒早散,愿健康常在,人人平安!”(河北日报记者薛惠娟)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