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坚克难 做患者的亲人
“每次一进入病房,只要看到患者们充满期待的眼神,我都有一种竭尽全力想帮他们战胜病魔的责任感。”刘新花说。
抽血、输液、发药、护理……刘新花和她的“战友们”争分夺秒地干着,常常忙得忘记时间、错过饭点。
“进入病房一小会儿,我们就大汗淋漓了,里面的衣服全都湿透。因为佩戴口罩和护目镜防护比较严,许多人的鼻梁和眼下都生了压疮。”刘新花告诉记者,护理工作对自己来说并不陌生,但是在厚厚的防护服包裹之下,本来轻车熟路的工作做起来也变得特别困难。
有一次,她给一位70岁的患者抽动脉血时,护目镜上全是水珠,手上因为戴着两层手套,无法精准地感知动脉的位置,只能试着不停摇头甩水珠找取视野。“扎了一针没成功,心里特别过意不去,大爷就安慰说‘闺女没事’。第二针扎成功后,大爷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辛苦了。”
有些病人远离亲人,被病痛折磨,表现出焦虑与恐惧。除了诊疗,刘新花和同事们每天花费大量时间与患者沟通交流,并专门学习了乐眠操、八段锦、中医穴位按摩教给患者,帮助缓解压力。
一位13岁的小患者和爷爷一起被隔离在病房,没有父母陪伴,情绪反应很大。
为了哄他高兴,刘新花就问他有什么愿望。小患者说想看一本名叫《阿衰正传》的漫画书。
得知小患者需求后,刘新花在医院群里发出求助信息,很快,大家纷纷响应。一名护士长的儿子正在看这本书,男孩主动将书贡献了出来,并制作了祝福卡片,通过护士将书交到小患者手上。
“孩子收到书后特别开心,十分感谢我们,积极配合治疗。为了表达谢意,孩子每天主动带领别的患者一起做乐眠操,听说这孩子已经出院了。”刘新花高兴地说。
“对于隔离病房的患者来说,我们就是他们的亲人,最可依靠的人。”
隔离病毒 不隔离爱
2月6日,一条喜讯传来: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诊治和护理,沧州市人民医院接诊的2例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这也是沧州首批确诊患者治愈出院。
在即将离开医院的时刻,男患者找到刘新花,双手递上了两封信,一封是表扬信,一封是志愿者申请书。
“我在医院接受治疗10多天了,身体已经痊愈。在感激国家好政策的同时,更深刻感受到一线医护人员的紧张和辛苦。作为一名党员,我愿作为一名志愿者,和一线医护人员共同战斗。”刘新花回忆,“读着读着,我泪流不止,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我特别感动。以爱施护,始终是我们医院护理工作的出发点。我们也常说隔离病毒,不隔离爱。”
刘新花不仅关爱她的患者,也心系着她的9名“战友”。
“起初有小护士担心,说胸闷,我就安慰她,说我也是这样的。因为防护服穿久了,确实让人感觉憋得慌。”刘新花说,她会建议对方休息一下,自己顶上去,情况稳定后再让对方返回岗位。
隔离病房的工作很辛苦,不仅任务繁重,还时刻面临感染危险。但这样的辛苦,刘新花从不对家人说。“怕他们担心,在隔离病房的日子,我和丈夫仅视频过两次,每次都不敢看13岁儿子的眼神。他们非常支持我的工作,常常叮嘱我要注意安全。”
从带头组建隔离病房二病区到2月15日从病房撤出,如今,刘新花即便是在医学观察期间,还时刻关注着“前线”的消息。她说:“这是我的本职工作,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河北日报记者王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