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群众通过网络开展办公、教学、购物的需求增加,诈骗犯罪分子利用这一特殊时期大肆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近日,河北省公安机关对涉疫情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开展了严厉打击,截至2月20日,全省共侦破虚假买卖防控物资等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6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3名,涉案金额480余万元。
疫情期间较为高发的网络电信案件类型有哪些?如何避免上当受骗?记者对此采访了河北省公安厅反电信诈骗中心民警。
近期河北警方破获多起虚假销售口罩诈骗案件。图为不法分子在微信中以销售口罩为名实施诈骗。河北省公安厅供图
●以出售口罩为名实施诈骗
疫情发生以来,口罩、消毒液等防控物资成为紧俏货,不法分子也以此为由实施诈骗。
“内部渠道,能买防疫口罩和体温枪,欲购从速。”2月10日,秦皇岛市民任某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肖某发的消息,便与肖某联系,预定了一批口罩和体温枪,并按照肖某要求预支付13.2万元货款。肖某称下午4时可以取货,但是当日下午4时后,任某发现肖某失联,马上报了警。
“近期以出售口罩为名实施的诈骗案件高发。”省反电信诈骗中心民警介绍,不法分子利用大家急于购买储备口罩等防疫物资的焦急心理,谎称手里有货或者可以帮忙代购等,在受害人付款后,找理由拒不发货或直接拉黑失联,骗取钱财。
除了通过网络虚假销售口罩,还有不法分子借医疗机构的名义谎称有提高身体免疫力的“特效药”,对预防新冠肺炎有奇效,以短信、电话等方式进行推销,并在短信中加入钓鱼链接,引诱受害人点击链接,借此盗取受害人信息或个人财产。
民警提醒广大群众,购买口罩、护目镜、消毒液等防疫用品和药品时,务必提高警惕,加强甄别,不要相信所谓的“特殊渠道供货”“国外代购”等信息,要通过药店或线下商店等正规途径购买,如需网购,要在正规电商平台上购买,切勿直接通过微信、支付宝转账等形式进行交易,或点击不明网址链接购买,不要在陌生网站中留下自己的身份信息和支付信息。
此外,民警还提醒,群众如果发现可疑情况或相关线索,可以及时投诉举报,避免合法权益遭受侵害。
●刷单是幌子,骗钱才是目的
疫情期间不便外出,能不能在家用手机赚点外快?
最近,石家庄市民李女士就接到了一个电话,告诉她手机刷单方法简单且报酬丰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李女士在指定网址点赞、留言、购买物品,操作成功后,便收到了对方3元至5元不等的佣金。
尝到“甜头”的李女士便按照提示,开始用手机刷单。前两笔,她收到780元佣金,并将390元汇至对方账户。随后,李女士又刷单2笔共8000元,此时对方要求李女士先将佣金的一半交出来。汇款后,李女士发现自己的本金和佣金都没有到账,与对方联系,对方称现在不够提现,需要继续刷,李女士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刷单是幌子,骗钱才是目的。李女士遇到的这类典型刷单诈骗,诈骗分子会伪装成中介或代理公司,打着刷信誉、刷销量的旗号招聘兼职刷单员。诈骗分子首先会给应聘者下发一两个比较小额的刷单任务,先返还本金和佣金,为的就是‘放长线钓大鱼’。随后逐渐加大刷单的数量和金额,利用‘卡单’等理由,来诱骗受害人继续投入本金。”省公安厅反电信诈骗中心民警解释说。
这种看起来并不高明的骗术为何屡屡有人上当?
民警表示,原本骗子承诺的“高回报”就容易让人鬼迷心窍,加之疫情期间很多人不能外出,有大把空闲时间;再者,诈骗团伙的“专业化”和“团伙化”也是人们受骗的原因之一,比如,为博取信任,骗子通常会在线上给受害人展示各种各样的营业执照、企业注册文件、后台系统页面等等,来营造自己是诚信经营的假象。
“不轻信所谓的高额回报,不要轻易点击陌生人发来的链接;找兼职工作要去正规的招聘、公司和中介平台,签订劳务合同。”民警提醒,网络刷单是一种违法行为,遭遇诈骗时要立即报警,并将对方的QQ、微信、电话号码、聊天记录等留存提交给警方,以便警方破案。
近期,河北省多地公安机关接到有人冒充老师潜入QQ、微信群收费实施诈骗的警情。河北省公安厅供图
●当心QQ微信冒充老师收费诈骗
因疫情防控需要,当下学校“停课不停学”,大多组织在网上进行教学。我省多地公安机关接到有人冒充老师潜入QQ、微信群以“疫情延期开学”“网上授课收学费、材料费”为由实施诈骗的警情。
2月3日,唐山市某小学教师张某某报警:QQ群内有人冒充班主任白某向家长收费。经查,此前白某同意一名自称是学生家长的人入群。2月3日,群内一名头像和昵称均与白某相同的人发布消息称,学校即将举办英语辅导班,一年费用1300元,培训结束后教育局补贴800元,并发布了微信收款二维码,告知家长扫码付款。群内6名家长看到消息后付款。后白某发现此人冒充自己发布假消息,将该人移出QQ群,但为时已晚。
骗子是如何混进班级群的呢?省公安厅反电信诈骗中心民警揭秘,诈骗分子在QQ或者微信内搜索班级群的群聊关键字,便出现大量的群聊信息,如果该群没有设置相应的验证机制,或者管理员验证不严格,骗子们可能冒充某学生家长进入。
骗子进群后,伪装成学生家长添加老师QQ或者微信,潜水观察老师的活动规律,找机会将自己的头像换成下载好的老师头像,并修改备注名。诈骗分子大多会利用休息时间发布假收费通知,催促家长及时通过二维码缴费,利用时间差,让真老师不能及时发现。
“避免上当,老师和家长都要做好防范。”民警提示,首先,老师或群管理员应该开启入群验证功能,实行实名制,对每一位入群的成员身份进行审核,避免陌生人随意加入家长QQ、微信群。另外,老师应加强对家长QQ、微信群成员身份核查,对身份可疑人员,及时清除出群。
“家长要学会分辨信息真假。”民警表示,学校一般不会在群内发送二维码要求家长通过网络转账的方式支付学费,家长一旦收到任何扫码交学费的消息,切勿急于汇款,一定要直接与班主任或校方核实真伪。(河北日报记者尹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