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相托,你要托得住!”
袁雅冬皮肤白皙,风度优雅。如果不是头发中泛出的缕缕银丝,没有人觉得她已57岁。
在河北医大二院,她不仅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主任,还兼任大内科主任。
武汉市第七医院。早上8时。
狭小的更衣室里,袁雅冬脱下温暖的外套,身上仅穿着一件单衣,开始穿戴隔离服。
由于该院是由一所二甲医院临时改建成的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许多设施都是因陋就简。
习惯了北方烧着暖气的冬天,武汉的春寒超出了她的想象。尤其是病区,为了避免传染,空调全部关闭;为了通风,窗户也要开着,她就更觉得冷。
在电话里听到妈妈说出一个“冷”字,女儿朱紫嫄急忙从网上为她订购来一箱暖宝,使她能够在前胸和腰部增加一些热量。
待一身“盔甲”穿戴完毕,瘦小的她已经笨重得像个太空人了。
洁净区、消毒区,隔离区。长长的通道,每跨越一道门,都意味着离病毒和危险又近了一步。
在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之前,已有两支医疗队抵达这里开展工作。经沟通,袁雅冬被推举为专家组组长,统筹整个医院的诊疗与救治。
位于9楼的危重症病区里,每位病人的床头都摆放着一台监护仪。这些病人的生命体征很不稳定,突发情况随时出现,监护需要每时每刻。
袁雅冬走到离病人最近的床头,一边详细了解病人的病情,一边对病人进行鼓励:“加油!要有信心,你的病一定能治好。”
“感谢你们!”
病床上的老人,眼角溢出激动的泪滴。
对于与亲人隔离、内心又充满恐惧的危重症患者来讲,大夫的走近,本身就是一种慰藉,更何况这充满爱与力量的话语。
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杨亦斌教授常常被袁雅冬深入一线的精神和对患者的热情所感动:“袁主任几乎每天都到现场查房,从未考虑过自己的危险。”
他还特别注意到,袁雅冬对每一位病人的病情都问得很细,她手中拿着一个小本本,不时记录着每个危重病人的信息,有些资料和数据记不下来,她就用手机拍摄下来。
河北医大二院的潘文森说,即使不到武汉,他也能想象得到袁雅冬站立在病人床前的身姿。尽管在河北乃至全国呼吸界,她在肺栓塞、危重症等方面都堪称权威,但她永远重视临床,“她惟科学、惟实践,不惟书本,永远充满探索精神。”
在武汉市第七医院,关于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他们在国家卫健委的诊疗指南基础上已经更新到第四版。每一次都比前一版本更加细化,更具可操作性。
“她经验太丰富了。她在诊疗中提出的一些思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杨亦斌称赞道。
治疗效果在逐渐呈现,危重症死亡病例在持续减少。
“生命相托,你要托得住!这不仅表现在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还包括你要有高超的医术。”
“我们多诊治一个病人,就为武汉减少一份救治压力。只要医务工作者发挥出最大力量,就能使这场战争及早打赢。”
袁雅冬的话,温软但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