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看视频 河北日报记者乔宾娟 许佳奇摄制
1月19日,在邯郸市涉县更乐镇张家庄花灯厂内,一片忙碌景象。伴随着“滋滋滋……”的电焊声,一阵阵快乐的火花四处喷溅。
“时间很紧,这是一个公司定制的巨型花灯,还得忙活几天。”花灯厂总经理王淼一边指挥着工人们焊接钢架,一边告诉记者。
“以前到了年根才做花灯,现在生活好了,一年四季都有做花灯的活儿……”王淼介绍,自己原有一个花灯厂,2019年在张家庄又建了这家花灯厂,看中的就是这里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家庄跑马花灯,以及这里深厚的花灯文化底蕴。
花灯厂的主体建筑是一栋三层楼房。站在大院内,可以看到三楼仓库中堆满了一箱箱的花灯。“这些都定出去了,前两天刚拉走一批。”王淼说,目前厂里生产的花灯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家用灯笼,有10多种造型;另一类就是张家庄传统跑马花灯的升级版,主要供春节、元宵节用,大都是仿真版的带动作、带音乐的人或物。
在新推出的“猪八戒背媳妇”大型组灯旁,一位戴花镜的老者吸引了记者的注意。老人名叫徐志田,今年61岁,是当地有名的制作花灯艺人,如今是张家庄花灯厂的“总技术师”。
徐志田告诉记者,从他记事起,每年冬闲时间,村民们就会自费制作花灯。传统的张家庄花灯有小有大,小灯仅有一尺见方,大灯半丈见方,最高可达丈余,灯的花样有“驴推磨”“铁匠铺”“售货店”“猪吃食”等各种活灵活现的情景人物。之前都是用高粱秆、荆条、竹篾等做骨架,纸糊表皮,萝卜头上面放上可以点燃的蜡烛等,热空气带动上面的纸“马”转动,因此得名“跑马花灯”。
在张家庄,每年到了年底,村里男女老少都会齐上阵,有搭骨架的,有糊纸的……往年元宵节时,各家把制作的花灯聚到一起,然后由四个青壮年抬着在村里展示,非常热闹。现在花灯的骨架都是钢架焊接的,一般都是由车拉着展演,或直接安放展示。
让徐志田感慨的是,以前村民们都是贴钱做花灯,现在则是花灯给大家“照亮”了致富路。花灯厂开业后,徐志田和另一名老艺人被聘为技术总工,每月工资三四千元。附近村30多名村民经过正式培训,成为花灯厂的工人,每天都有上百元的收入。
更乐镇党委书记张志明告诉记者,张家庄5个街村连成一片,位于更乐镇的东部深山区,是相对贫困的古村落。近年来,该镇结合脱贫攻坚,完善水网、电网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山村旅游产业发展。同时,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张家庄跑马花灯的文化内涵,引进花灯制作产业,打造游购娱一体模式,多方面促进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河北日报记者 乔宾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