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记者高振发 赵杰 吴晓萌摄制
张北德胜村村民徐海成靠种植微型薯脱贫致富
“总书记指给我们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2017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德胜村,就坐在我家的沙发上,一笔一笔给我算收入支出账。
那时我家的日子过得很苦。媳妇生病成了“药罐子”,还要供两个孩子上学。特别是大闺女上大学,一年学杂费就是3万多元。
最后算我收入四万三,开出去四万二,总书记问,那你剩下1000块钱怎么生活啊?我回答:莜麦是自己种的,土豆、白菜是自己产的,一般生活花不了多少钱,剩下再不够的时候打点零工。
当得知我们村村民很多在种植马铃薯原种时,总书记鼓励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他还说,打好脱贫攻坚战,要下好“精准”这盘棋,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扶贫产业精准、扶贫方式精准、扶贫成效精准。要因地制宜探索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脱贫的机制,多给贫困群众培育可持续致富的动力。
当年,我们村就建起了280个微型薯大棚。贫困户只要花1000元,就能租种一个大棚。
过去我们种的商品薯论斤卖,一斤也就块八毛钱;现在我们种植微型马铃薯,论个卖,一个鹌鹑蛋大小的小土豆,能卖3毛钱左右,小土豆成了“金豆豆”。
总书记的鼓励让我信心倍增,2017年开春,我就甩开膀子大干起来,在村里承包了6个微型薯大棚,又在兴隆村和其他人合建了22个大棚。那年行情不咋好,但我仍然赚了10万多块钱。
做梦也没想到的是,我还被评为“最美德胜人·致富带头人”。
去年,我在租种28个微型马铃薯大棚基础上,又种了30亩马铃薯原种、10亩甜菜,总收入达到20多万元。
这几天,我每天都在微型马铃薯薯窖内忙着和几个村民分拣微型马铃薯种薯,看着一颗颗小土豆鲜亮亮的令人喜爱,我的心里真是高兴,开春准能卖个好价钱。
如今,德胜村种植微型薯的农户已有180户。微型薯已经成了俺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2018年底,我们村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
我们村还对村庄进行了整体规划,拆掉旧民房,盖起整齐漂亮的新民居。去年5月,我和其余90多户村民领到了新房钥匙。
我家也是喜事连连:大女儿大学毕业在青岛找到了工作,二女儿上了专接本。我去年新买了拖拉机,还花6万元买了一辆长安小轿车开上了。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快过年了,我特想给总书记捎个话,也说说我的心里话:小土豆让我们摘掉了“穷帽子”,过上了好日子,您指给我们的致富路越走越宽,咱打心眼儿里感谢总书记,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口述/张北县德胜村村民徐海成 采访/河北日报记者高振发)
记者感言
要脱贫,必须强产业
买上拖拉机,开上小轿车,住上新民居……2019年,徐海成家喜事连连。
过去连猪肉都舍不得吃一顿、为孩子上大学四处借钱的徐海成,居然花了6万元买上了小轿车!
“如果行情好,靠这小土豆确实挣钱,是过去每年收入的四五倍还多呢。”徐海成说。
过去,德胜村之所以贫困,就是各家各户小打小闹,没有形成主导产业。
3年来,德胜村建起了280个微型马铃薯大棚,以极低的价格返租给贫困户种植;注册了“御富德胜”商标,通过了国家绿色认证,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与中国薯网合作,扩大了产品销路。
如今,许多人都知道了德胜村微型马铃薯,都愿意购买德胜村的小土豆原种。
像徐海成一样,目前全村种植微型薯的农户达到180户。2018年仅此一项,村民人均收入就有4790元;村集体收入113万元。小土豆真正变成了“金豆豆”。
“光伏电站如何发挥惠农扶贫作用?”2017年,总书记到德胜村后,最先看的就是光伏电站。
目前,村里建设两座共500千瓦光伏电站,每年发电量75万度,收益40%用于电站运营和公益事业,60%用于扶贫。2017年、2018年,两座光伏电站实际收入分别达到62万元和72万元,确保了深度贫困户每人每年受益3000元,巩固户每人每年受益1300元,其余用于扶贫公益岗位。
光伏电站成了德胜村名符其实的“铁杆庄稼”。
2018年底德胜村整体脱贫出列。2019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3700元。(河北日报记者高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