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河北两会声音丨刘海艳:促进“非遗+扶贫”成果市场转化

2020-01-12 19:19:00 来源: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原标题:刘海艳代表:走出去,促进“非遗+扶贫”成果市场转化

“2019年是忙碌的一年。”来自承德的省人大代表、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布糊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刘海艳感慨地说道。作为布糊画的省级传承人,刘海艳的2019年是充实的,“3月份,非遗传承人们接待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中心的专家来丰宁考察,肯定了承德‘非遗+扶贫’的经验,并表示要将丰宁的宝贵经验带到世界。9月份全国基层非遗保护工作队伍‘非遗+扶贫’专题培训班在丰宁举办。”

除此之外,“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传承人们还在2019年度组织了几十次的“非遗+扶贫”培训。可以说,承德在“非遗+扶贫”方面的工作做得如火如荼,而布糊画扶贫工坊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进文化扶贫工作,2018年7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扶贫办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兼顾少数民族地区国家级贫困县,选取并确定了第一批十个“非遗+扶贫”重点支持地区,支持设立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其中,丰宁满族自治县就是全国十个“非遗+扶贫”的试点之一。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宁的布糊画散发着其独有的魅力。

近年来,承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据不完全统计,依托丰宁布糊画等各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已累计开展各类培训2100余课时,带动130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人口600余人。

“‘非遗+扶贫’已初见成效,为老百姓脱贫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非遗产品的市场活力还远远不够,”在刘海艳看来,非遗产品目前还存在很多问题,“就拿布糊画而言,产品销售受到了一定限制。由于设计元素与当代审美衔接不够,导致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并且多数扶贫产品缺乏新颖创意,产品需求对象受限,同时又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因此‘非遗+扶贫’的成果不能及时地实现市场转化。”

“值得庆幸的是,得益于广大非遗传承人非常强烈的保护意识和持之以恒的坚持,承德非遗保护工作才能在今天有这样一个良好的局面,但我们依旧不能忽视面临的发展困境。”

那非遗产品真的如此“不食人间烟火”吗?刘海艳和其他非遗传承人们一直在思索着。在他们看来,创新是发展非遗的最好方式,也唯有创新才能让非遗传承下去。“我一直在探索将布糊画应用于生活用品中,比如将布糊画做成胸针、耳饰、钥匙坠等。”刘海艳说,“我们要与时俱进,把现代社会的流行元素放到设计里,创新理念,推出适合学、有创意、有市场的新产品。”

针对这些问题,刘海艳提出建议,组织专业营销团队,组织有阵地、有渠道、有平台的知名电商企业,加大对非遗扶贫产品在线上线下的营销力度。同时,专家设计团队对传统工艺进行专业设计和改造提升,并且为非遗传承人提供更多的免费研修机会,使他们拓宽眼界,增强学识,更加增强文化自信,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两会现场,刘海艳还分享了一个小喜悦,“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我们与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签订了相关协议,2020年开始,布糊画这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走进校园、走上课堂,”刘海艳表示,当代大学生有着更好的理解能力、更敏锐的流行嗅觉以及更前沿的设计理念,“大家开始愿意去主动了解布糊画,我们就已经很满足了。同样,我期待着布糊画走进千家万户,更希望我们非遗的未来就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那样,真正实现‘走出去’!”(燕都融媒体记者 呼延世聪

责任编辑:孔思远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