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圆、欢乐、幸福,对每一位中国人来讲,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非春节莫属。同样,对河北省辛集市王下村农民画画家王小俊来讲,春节更自己画作的重要灵感来源。细心观察每家每户的过年方式,认真寻找其中的变化,王小俊不放过身边的每个细节,她认为她下一幅画的主题就“藏”在其中。
辛集市王下村农民画画家王小俊展示自己的农民画作品。 记者刘一荻摄
农民画诞生于广大的中国农村,从南到北、从东到西,画作地域性强、风格各异、手法夸张、构思奇巧,记录着不同地区农民对时代的感受和理解。在王小俊眼中,辛集农民画虽没有陕西户县农民画的豪爽和粗犷,也不像上海金山农民画的简约,更没有青海、云南等地区农民画的浓郁民族风情,但通过艳丽大胆的用色、突出饱满的线条、丰富多变的人物形态,广泛接地气的绘画内容,普通的中国北方农村在王小俊笔下变得别有一番韵味。
今年70岁的王小俊是辛集市王下村里数一数二的巧手,一张红纸、一柄剪刀,无需提前绘出样式,在王小俊手里就能轻松变成精致好看的剪纸。而她告诉记者,从剪纸艺人到农民画家的转变,是从自己39岁那年开始的。
上世纪80年代左右,有着“诗洋画海金束鹿”之称的河北省辛集市和全国各地农村一样,迎来了农民画发展的黄金年代。“当时辛集市文化馆来了一位老师,在村里召集了一些有绘画和剪纸基础的村民进行农民画的学习创作,”王小俊回忆道。1988年,辛集市王下村女农民画社正式成立,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农民画爱好者前来参观和学习,“当时全国的专业农民画社较少,王下村就是其中之一,再加上作品多,很多人都来这边买农民画。我们还去了大使馆等地进行展示。我从没想到一个农村妇女能听到那么多赞美声。”记者了解到,辛集农民画曾应邀到美国、法国、德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1988年,辛集市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2005年辛集农民画被石家庄市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并在2006年被河北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和实践,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并于2016年11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如今,位于北京市的农业展览馆中,收藏着一套24幅的农民画节气图,由王小俊和她的两个女儿共同绘制4个月而成。她骄傲地告诉记者,这也是自己的“得意之作”,“因为农民画来自农村,所以农民对这二十四个节气有着更深的理解。”抽象的节气如何用直白的画面表现,这是摆在王小俊面前最大的问题:“我认为二十四节气必须要和农村的顺口溜结合。如:春打六九头、大寒小寒杀猪过年,立冬不起菜必定大雪盖……”一句句朗朗上口的顺口溜,配上一幅幅朴实的农民画,展现着一个农耕大国尊重和顺应自然的规律。
王小俊正在作画。 记者刘一荻摄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不再匮乏,各式各样艺术形式层出不穷,农民画市场遇冷、人才青黄不接……诸多因素给了辛集农民画不小的打击,不少的艺术家甚至放下了画笔,走出了农村。从盛极一时到几乎濒临消失,这似乎是许多中国农民画的共同经历。可喜的是,不少人一直在默默地拯救农民画。
记者在辛集市王下村见到了整整3面墙的农民画,村治保主任吴占民说,这是按照一年四季来进行绘画的。春天播种,夏日劳作,秋天收获,以及冬日阖家团圆、红红火火过新年的景象令人印象深刻:“这由7名农民画画家工作了3个月才完工,对我们来讲也是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王小俊告诉记者,这三面墙的农民画传达的是农民内心的最真实想法,“希望年轻人能明白之前农民耕作的不易,更希望他们能珍惜现在的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保护农民画的行动还在继续。2017年9月,河北省辛集市王下村成为国家级农民画特色小镇,市县投资600余万元的农民画写生楼即将于2019年5月1日左右交工……王小俊非常期待,“现在有了属于农民画的创作基地后,画家们就有了一个集体的大家庭,大家可以切磋画艺,共同创作,还可以从美术学院等请老师来讲课。我也不会保守,一定会全力奉献自己的所学,奉献给自己的后代。”目前,王下村有了近百人的农民画团队,年龄在30岁至50岁之间。吴占民说,预计从今年开始,一支小小画笔将成为农民们发家致富的全新动力。一手拿锄头,一手拿画笔,再次成为了辛集农民画画家最真实的模样。
如今,走在王下村,街道两侧墙上可见各式各样的农民画。有的描绘丰收的喜悦,有的展现着家庭和睦,有的展现着当地的风俗。夸张却不失活泼的农民画,给这个冬日里单调的北方农村增添了不少色彩,也给农闲时节的农民增添了一份精神寄托。
新的一年已经开始。王小俊又开始构思着新的农民画。从普通的纸张到专业油画布,从普通的水彩颜料到防水防潮的丙烯颜料,从牛车、马车、驴车到小轿车和高铁,从肩挑手扛的人力劳动到随处可见的农业机械……王小俊说,农村的变化天翻地覆,但农民画的内容依然是这个河北农村的日常生活,依旧是农民们越过越红火的好日子。(记者刘一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