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指挥棒” 校准“风向标”
——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二)
近日,几则关于干部考核、奖惩的消息引人关注。天津市社会组织管理局原局长张宝甫,因不作为不担当问题受到免职处理;吉林长春创新市管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并根据考核结果先后组织调整干部346人,其中近百人被免职;石家庄2017年度考核结果公布后,藁城区委副书记赵继军被评为优秀等次,且连续三年优秀记三等功,并领到了石家庄市委发放的考核奖金,赵继军说:“考核让大家意识到了责任和压力,又感受到了激励的魅力,让有担当有作为的干部受到了表彰和奖励,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得很好。”
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充分说明,干部考核评价是“指挥棒”和“风向标”,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解决干部不想干事、不愿作为的问题,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规范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不断强化正向激励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
现实中,有的干部被群众形容为“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年年都是老样子”。一些干部信守“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甚至认为“大干大错、小干小错、不干没错”,习惯于“打太极”“和稀泥”。有些人要么“不敢为”,担心冒风险、得罪人,畏首畏尾、患得患失;要么“不愿为”,以“束缚过多”为借口,光说不练、浅尝辄止;要么“不会为”,“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干工作不得要领、搞改革无所适从……
不想干事、不愿担当,主观上在于少数干部思想认识滑坡、纪律意识松弛,客观上则与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导向作用不明显有很大关系。有的单位习惯于“鞭打快牛”,实际上是赏罚不明,既挫伤了“快牛”积极进取、担当作为的锐气,也纵容了“慢牛”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的惰性。有的部门在考核测评时坚持“人人平等”,“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结果严重挫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有的地方考核标准空泛抽象,难以准确衡量干部的实际表现,考核结果让干部无从参照、无所遵循。
让担当有为者有位,敢于担当作为就会蔚然成风;让消极无为者失位,就能形成教育一片、警示一批的震慑效应。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中,“大力选拔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的导向鲜明有力,对考核评价科学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要求明确具体。落实好《意见》要求,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奖优、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使政治坚定、奋发有为的干部得到褒奖和鼓励,使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干部受到警醒和惩戒,让不干事、不想干事、干不成事的人失去市场,让想干事、能干事、善成事的干部拥有舞台,就能更好激活考核的正向效应,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驱动力”,引导干部愿作为、多作为、善作为。
用好“指挥棒”,校准“风向标”,营造“尚实干、勇作为、敢担当”的良好氛围,一批又一批好干部必将脱颖而出,更好用新担当新作为奉献新时代,创造新辉煌。 (周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