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七口齐上阵,为乡亲们义务演出300余场
在盐山县千童镇,活跃着一支由7名家庭成员组成的家庭鼓乐队,全家人个个儿都是打击乐的高手。每逢过年过节,他们就活跃在十里八乡的街头,给当地百姓带来一道道震撼的鼓乐大餐。
“千童鼓王”李如青。
扔下半盆面去敲鼓,曾多次气哭妻子
男主人名叫李如青,年过花甲,个子不高,浑身透着一股农村人的憨厚和朴实,人称“千童鼓王”。
小时候,李如青就喜欢大鼓,只要哪儿有敲鼓的,他可以不吃饭、不睡觉去追着看。他跟着鼓点儿琢磨,回家后就拿个脸盆,用两根小棍儿模仿着练习。慢慢地,李如青的鼓技越来越好。13岁时,他已经能跟着大人们打鼓了。
结婚后,为了挣钱补贴家用,李如青和妻子在老家西街村开了一家包子铺。“平时,他也算安分地做生意,可就怕逢年过节、农闲季节,还有村里的红白喜事。只要让他听到鼓声,他那颗心就痒痒啊。好几次,他扔下半盆面就跑到外面去敲鼓,我曾多次被他气哭了。”李如青的妻子责怪地说。
三通鼓下来,重感冒竟然不治而愈
“敲鼓不但愉悦身心,还能治病呢。”关于打鼓的好处,“鼓王”说得头头是道。
李如青说,有一年春节,他得了重感冒,吃药打针都不管用,高烧不退。晚上,十字街传来鼓声,他一下子爬起来,老伴儿一把没拉住,他便跑出门外。
千童十字街上,好几个村的锣鼓队正在进行大比拼,西街锣鼓队明显处于劣势,“一个锣鼓队的灵魂人物是打鼓的,所有的铙钹都得跟着鼓点儿走,一个队的气势都在于此。我走进人群参与到大鼓队中,一阵紧锣密鼓之后,周围的人都被吸引了过来。看到人越聚越多,我来了精神,三通鼓下来,已经是汗流浃背,我干脆把棉衣脱掉,大冬天只穿一件衬衣,掌声、叫好声汇成一片……那次痛快的敲鼓之后,我的感冒竟然不治而愈了。”李如青说。
鼓队比赛,意外收获一副紫檀鼓槌儿
有一次,在漳卫新河南大堤,来自山东和河北的几十支大鼓队一字排开现场大比拼。几个回合下来,大多数鼓队偃旗息鼓,场上只剩下“鼓王”李如青率领的河北千童锣鼓队和山东乐陵朱集锣鼓队,两支队伍互不相让,“歇人不歇马”,都想压倒对方,双方人员轮流上场,现场气氛达到高潮。
“鼓王”李如青二目圆睁,两只鼓槌儿上下翻飞,两个女儿像两只穿花蝴蝶,大家聚气凝神专心致志,生怕打乱了节奏。突然,千童锣鼓队的鼓声戛然而止,“鼓王”手中的鼓槌儿被敲得断为两截。而此时,对方鼓声一阵紧似一阵,“鼓王”顿时愣在那里。
“用我的!”此时,一个老者递给李如青一对鼓槌儿,他接过鼓槌儿使出浑身解数,技高一筹的千童锣鼓队最终胜出。表演结束,“鼓王”将鼓槌儿还于老者,但老者摆摆手:“不要了,送给你了。我老了,擂不动了,儿女都在外地上班,鼓槌儿在我手里没什么用,只有给你才能派上用场。”这是一副紫檀木鼓槌儿,不知使用了多少年,不知经过了多少人之手,鼓槌儿浑身通红锃亮,尾部系着一尺多长的红绸缎,“我把这副鼓槌儿当成宝贝儿,平时都舍不得用呢,只有过年时才拿出来用上几天。”李如青自豪地说。
全家受邀,为乡亲们义务演出300余场
几十年来,在李如青的带动下,他的儿子、两个女儿以及女婿都成了锣鼓队的骨干。在千童祠活动现场,两个女儿彩绸飞舞,铙钹上下翻飞,让人看得眼花缭乱。“鼓王”和孩子们相互配合,相得益彰,人美、乐美、精神美,全家人汇成了一道最美的风景。
几年来,在李如青的带领下,全家七人受邀到附近村庄义务演出300余场,妻子支持丈夫和孩子们“以鼓为乐”,李如青成了名副其实的“千童鼓王。”(通讯员张友海、王文 记者韩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