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12月27日电(记者王民)大红的喜棚旁边停着一辆流动餐饮大篷车,车内张贴着醒目的食品安全公示栏,老板兼厨师高治军正在灶台前忙活着,随着传统菜肴“八大碗”的上桌,热闹的宴会达到高潮……这是记者近日在河北省黄骅市于常庄村一场喜宴上看到的场景。
流动餐饮大篷车是当下农村红白事中盛行的餐饮模式。大篷车备有服务人员、餐饮厨具和桌椅板凳,能提供品种齐全、档次不同的菜品。这样“一条龙”的服务颇受欢迎,但也存在着经营分散、不易监管问题,潜藏着食品安全隐患。
为加强农村集体聚餐监管,今年黄骅市给流动餐饮大篷车办理了“身份证”,全部纳入准入式、规范化常态管理。黄骅市食药监局局长耿兆良介绍说,“身份证”就是备案卡,包含从业人员基本情况信息。此外,还实行统一证件公示、统一工作着装、统一餐具使用、统一原料查验、统一食品留样。
经营流动餐饮大篷车的高治军说:“拿到这张‘身份证’可不容易,得达到一定的管理标准,比如厨师、服务员都要有健康证,每餐的各种食物必须留样,在冷藏条件下存放48小时以上。”
黄骅市食药监局除了对流动餐饮大篷车经营者进行定期集中培训外,还组织食品安全协管员现场指导500人以下的集体聚餐;如果聚餐人数超过500人,将组织执法人员现场指导。“这是协管员上传的几张照片,食品安全公示栏、健康证、菜品、餐具、台账等都能看到。”耿兆良点开食药安全协管员微信群说,“协管员会将农村集体聚餐现场实况与之前经营者的申请详情进行比对,有问题就会及时上报。”
有了规范的统一管理,黄骅市86辆流动餐饮大篷车旧貌换新颜,农村群众聚餐有了安全保障,经营者也感觉吃了定心丸。“以前,顾客担心我们的食品安全问题,现在有了‘身份证’,我们成了和餐馆饭店一样的‘正规军’,干起活儿来特别有底气。”高治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