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

2017-08-31 18:21:18 来源:南方日报-评论员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一代接着一代干,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了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高度概括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为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共同建设美丽中国注入了磅礴动力。

半个多世纪以来,三代塞罕坝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将昔日飞鸟不栖、黄沙遮天的荒原,建设成百万亩的人工林海,创造了高寒沙地生态建设史上的绿色奇迹。塞罕坝林场的建设实践,是党中央推进绿色发展的典型范例,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战略思想的生动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治国理政的重要战略地位,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过程,部署频次之密,推进力度之大,取得成效之多,前所未有。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正需要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使命,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那时候人们没有想什么苦啊、累啊,只是想怎么把党交给的工作做好。”55年来,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号召,忠实履行职责使命,克服了难以忍受的重重困难,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如果说视觉上的塞罕坝是“绿色的”,那么精神上的塞罕坝就是“红色的”,是干部群众听从党的召唤、响应国家号召赓续奋斗结出的甜美果实。今天,能源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强,已成为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走老路,无节制消耗资源,不计代价污染环境,早已难以为继。我们这代人必须肩负起建设美丽中国的新使命,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把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检验领导干部“四个意识”的重要标尺,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发展道路。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坚持艰苦创业,保持“一代接着一代干”的定力。“吃黑莜面、喝冰雪水、住马架子、睡地窨子,顶风冒雪,垦荒植树。”面对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和极其艰难的生活环境,塞罕坝林场三代员工不怨天尤人,他们无私奉献、接力传承,在造林条件最艰苦的地区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谱写了战天斗地的英雄史诗。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撑,没有矢志不渝的接续传承,就没有塞罕坝的巨变。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是一次冲锋就可以解决的,必须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我们要像塞罕坝人那样,咬定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远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一年接着一年抓,一茬接着一茬干,让人民群众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的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

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就要推进绿色发展,努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塞罕坝每棵树的年轮,都阐释着绿色发展的理念,都记载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塞罕坝林场建场时,森林覆盖率不到12%,到2016年已提高到80%。同期,森林面积、林木蓄积量分别扩大了3.6倍和29.6倍,远远超出全国水平,为京津冀及华北地区改善生态环境作出了突出贡献。塞罕坝的示范意义,不仅在于将荒山秃岭修复成“华北绿肺”,更在于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引领的发展新路。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行为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绿色革命”。我们要切实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推进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历史的如椽巨笔,为我们留下了“塞罕坝”这段充满正能量的记录,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中国绿”。我们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推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郑晓娟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