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雄安新区历史文化探访系列报道:重镇雄关

2017-04-14 10:23:43 来源:河北新闻网

河北地区北望大草原,南接中原大地,具有踏板作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军事防御显得尤为重要。近年,在冀中的霸州、永清、雄县等地,发现了千年前大规模用于军事防御的古战道。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它总能牵动世人的目光,让人浮想联翩。

我出生在冀中这片土地上,从小就听大人讲杨六郎镇守三关的评书段子,听有关杨家将传说的激昂悲壮的河北梆子,感知着那个遥远边关的无限神奇。稍大点,我去过已经变为废墟的六郎城,一片很大的坑塘,每到秋天荒草依依。老人们会自豪地说,这里就是宋代的淤口关六郎城。那次,一个村民送我一块他捡到的滚木礌石,色如青砖,形状像个大螺母,我视作宝贝,放在办公室窗台上,经常借助它想象那些并不沉寂的往事。

至今,我经常穿行于冀中平原,想借助史书留下的点点滴滴的记载,来一次千年穿越。一路走来,最令我惊奇的,是这一马平川上的防御体系。站在雄县古地道遗址上,耳畔回荡起一首经典老歌:

地道战,嘿,地道战,

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嘿,埋伏下神兵千百万。

千里大平原展开了游击战,

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

这是老电影《地道战》里的一首歌曲。电影讲述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的军民为了摆脱被动挨打的局面,巧妙地挖掘地道,利用村庄的水井、树洞、石槽等各种设施做掩护,隐藏自己,有效打击敌人的故事。

不像丘陵山区有那么便利的地势进行自然遮蔽,战争时期开阔的平原上很容易暴露自己。早期简单的方法是,人们由菜窖等地下单体设施,隐藏自己不被发现。逐渐地,他们又把相近的地洞挖通,就可以巧妙地与敌人迂回。再后来,这些由防御体系延伸起来的地道,就具备了由防守转为主动进攻的军事功能。

河北地区北望大草原,南接中原大地,具有踏板作用,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军事防御显得尤为重要。近年,这一带有个轰动性的重大发现,就是在冀中的霸州、永清、雄县等地,发现了千年前大规模用于军事防御的古战道。

话得从北宋时期说起。当年,北宋朝野上下一直在想方设法收复被石敬瑭拱手相让给辽国的燕云十六州。后来,宋朝经过浴血奋战,与辽国签订澶渊盟约,虽然没有完全收复十六州,却也得到了关南十县,这无疑是个不小的战绩,很值得庆贺。然而,这一平原上的边关,对于抵御善于马上奔袭的大辽,却仍然是一道敞开的大门。

军事防御中,最理想的天然屏障就是山峦。后人对于宋代这样遥远的边关地带,有着新奇而又丰富的想象,添加了许多传说演义,这些传说演义都无一例外地把这里想象成崇山峻岭之地。在文学名著《水浒传》里,作家施耐庵就写到了霸州、文安、雄县一带的地势。《水浒传》第八十五回《宋公明夜度益津关,吴学究智取文安县》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俺这里紧靠霸州,有两个隘口:一个唤做益津关,两边都是险峻高山,中间只一条驿路;一个是文安县,两面都是恶山,过的关口,便是县治。这两座去处,是霸州两扇大门。”

如今,人们站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读着这样的文字,显得有些失落,认为这是小说家的虚构。对于这一带山的有无,人们也多有研究和解读。其实,据史载,这里以前确有几座山,不过都是一些土山。可以想象,这些处于宋辽边关地区的不大的山包,足以构成人们心目中对于这一带复杂地势的联想与发挥。

责任编辑:武曼华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