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3月1日电(记者闫起磊)春江水暖时节,华北平原上的庄稼人又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在河北省邯郸市魏县双井镇东风渠左岸的野庄泵站,野庄村党支部书记封新民正忙活着检查泵站设施,为即将开始的春灌做准备。
“以前,到这时候,村里各井口上就开始忙着安装水泵了,现在,有了这个泵站,周边6000多亩地都用河水灌溉,不用再抽地下水啦,省力、省时,还省钱!”封新民高兴地说。
邯郸市近年来实施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程,野庄泵站及其配套到田的管道是其中一个水利项目。该项目年可压采地下水92万立方米,可灌溉面积6023亩。项目竣工后交给了野庄村用水协会管理,封新民担任了协会会长,负责组织取水灌溉。
邯郸市是资源性严重缺水地区,75%的用水依靠开采地下水,由于长期超采,邯郸东部地区形成了4个地下水漏斗区,机井吊泵、地表沉陷、中浅井水质污染等生态恶果不断显现。
2014年起,邯郸市被确定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三年来,邯郸市一方面延伸“引黄”工程,打通灌排渠系,提升坑塘蓄水能力,改造生态水网,建设泵站、扬水站点,不断提高地表水调用能力;一方面在地表水缺乏的井灌区,大力推广管灌、喷灌、微灌和渠道防渗等高效节水工程,减少地下水抽采。
随着工程实施,“农民受惠,生态受益”的双重成效逐步显现。邯郸市水利局农水处处长张海说,据调查统计,原来井灌区改为地表水灌溉后,亩均年减少地下水开采250立方米左右,亩均一次灌溉成本降低20元左右,加之地表水水温适宜、富含养分,亩均增产粮食40公斤左右。
“真是一件办到了俺们农民心坎上的大好事。”馆陶县路桥乡木官庄村村民李京科告诉记者,2015年,县里在流经他们村的卫西干渠实施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给村里建了4座扬水站,还在田地里埋好了管道,“我种了十几亩地,一年下来光灌溉就能节省400多块钱”。
馆陶县水利局副局长李广超说,以前是守着河渠没有水,即使有水,也没有足够的扬水站和管道,如今随着地下水超采治理工程实施,真正打通了从水源到地头的“最后一公里”,群众得了实惠,生态得了效益。
据邯郸市水利局介绍,2014到2016年,邯郸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水利项目共完成投资37.3亿元,完成治理面积230.2万亩,形成压采能力2.33亿立方米。
邯郸市水利局总工程师窦学良说,目前,邯郸地下水位急剧下降的趋势得到明显减缓,个别县区还出现了回升。下一步,在强化压采的同时,他们还将加快推进农业水价、水利工程管理、水资源产权等制度改革,不断巩固扩大农民和生态“双受益”的治理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