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逐梦京津冀·协同创新】
北京研发 固安转化
京南卫星城 有了科技范儿
2月21日,位于固安高新区的河北航天振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工人在利用数控加工中心生产出口欧美的医疗设备零件。 记者赵永辉摄
北京天安门正南50公里的固安县,是我省着力打造的环首都卫星城,如今越来越有科技范儿。
在固安高新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京东集团、京东方集团……一大批国内顶尖的产业巨头相继落户,肽谷生物医药产业园、清华大学重大科技项目中试孵化基地、卫星导航产业园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全球行业顶尖专家、海内外博士、产业领军人才安家置业。这里正在变成“高精尖”产业的沃土,为京津冀协同创新提供了生动案例。
产业深度协同,8成以上大项目来自京津
2月9日8时,冯秀阁从位于北京市丰台区东高地的家驱车出发,沿大广高速不到一个小时,就坐到了固安高新区内的公司办公室。
冯秀阁是河北航天振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为进一步拓展业务,从2010年3月开始,公司陆续把生产和部分研发部门从北京迁至固安高新区。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冯秀阁就过上了住在北京,工作在固安的双城生活。
“入驻固安高新区给公司带来的变化,不仅是厂房面积变为原来的2.5倍,更重要的是,打破空间瓶颈后,公司发展有了无限可能。”冯秀阁说,2013年,航天振邦收购了扎努西电气机械天津压缩机有限公司,进而掌握了欧洲最先进的压缩机生产技术,在延伸产业链的同时,打出了自己新的拳头产品。去年初,年产1000万台冰箱压缩机项目建成投产,成为亚洲最大的冰箱压缩机生产基地。
从航天振邦出来,沿固安高新区锦绣大道东行不足百米,由消防管材拼成的MINIMAX厂标很是夺人眼球,这便是北京美力马消防设备有限公司固安工厂所在地。“北京是我们的研发中心,固安则是生产和物流基地。到目前为止,公司研发的25大类产品已经成功在固安工厂转化。”该公司固安工厂副厂长庄志强说。
融入京津,协同创新。截至目前,借助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固安高新区先后与清华、北大、中科院等科技创新“国家队”共建6个产学研转创新共同体。聚焦产业集群,形成了生物医药、新型显示、航天(军民融合)三大主导产业。累计实施亿元以上项目287个,其中8成以上项目来自京津。
体制机制创新,让科技幼苗长成参天大树
入驻固安卫星导航产业园仅6个月,瑞创新型材料科技(固安)有限公司就成功孵化了康马新材和弋航电子两个高科技项目,目前正在加速实现产业化。
为什么选择固安?“我们更看重园区能不能提供让企业更快、更好成长的环境。”公司副总经理胡震雷说,固安高新区聚集了大批科研机构和高科技人才,同时还打造了一批创新孵化平台,可以大大缩短项目从实验室走进生产车间的时间。
良好产业发展环境的打造,得益于固安高新区独特的体制机制创新。
时光退回到十五年前,2002年,固安县政府引入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确立PPP合作模式。双方采取“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的市场化运作方式,紧盯北京这个科技创新高地,主动承接首都产业外溢,拉开了固安产业转型升级的序幕。
从那时起,协同创新精神融入了固安高新区的血脉。通过政企合作,固安高新区从技术研发、中试孵化再到技术商业化全程介入,构建全产业链的服务体系,同时搭建技术交易、金融服务、创新创业等服务平台,营造协同创新的一方沃土,让每株高科技幼苗都长成参天大树。
“为给园区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园区要求每个招商服务人员都要读懂并熟练掌握所负责企业的财务报表,并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问题做出自己的研判。”园区运营方华夏幸福固安产业发展中心总经理王东岳说。
要素流动加速,从产业到人才全方位协同
尝到科技创新甜头的固安高新区,目光更长远。他们既引进京津成型的高科技项目,更注重引进、培育高科技人才和重大科研成果,为未来发展打造新引擎。
驶出大广高速固安出口,映入眼帘的是固安规划馆、福朋五星级酒店、“城市绿肺”中央公园,以及设施一流的创业大厦、幸福港湾商业区……
“固安的创业环境不亚于大城市。”王东岳之所以这么说,来自于自身经历。
王东岳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华夏幸福从天津引进的开发区运营管理人才。2015年从天津来到固安之前,王东岳心里是有顾虑的,担心这里的教育、医疗资源和生活环境与大城市差距很大。没想到,这里有北京八中固安分校,正在建设的“幸福医院”也和北京知名公立医院签下了合作协议,规划面积10万平方米的大型商业综合体引来H+精品超市、万达影院等知名品牌入驻……在固安,大家也能享受首都的优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打造协同创新高地,人才是关键。为吸引高层次人才,固安更是拿出了“真金白银”。每年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对引进的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实行奖励,对在固安创业的,给予10万元至50万元购房补贴。
梧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近年来,先后有48名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扎根固安,其中包括13名全球行业顶尖专家、30多名海内外博士。
“未来固安高新区将全力打造适合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发展环境,让产业、人才、技术等创新要素在固安与京津之间流动越来越顺畅。”王东岳说,只有吸引越来越多的“新固安人”落户,固安高新区才会有新发展。(记者 贾 楠)
相关新闻:
大数据串起京津冀创新链
北京向北230公里,承德县滦河之畔、西山脚下,河北省首个大数据小镇正在崛起。未来四年,这里将建成集数据存储、数据清洗、数据交易、数据应用为一体的大数据中心。大数据小镇的首个主打项目,全名是承德县德鸣大数据产业园,由北京供销大数据集团与承德市共建。
“内容分发、云服务、大数据平台等业务,都需要大量高科技研发投入,而数据中心是他们提供这些服务的硬件‘基础设施’。”北京供销大数据集团党委书记、副董事长肖立国介绍,目前公司的主要技术研发团队留在北京,需求量逐渐攀升的数据中心则正向河北延伸布局。
在津冀多地落子的大数据企业何止一家。今日头条、奇虎360、五八集团等中关村大数据企业纷纷在津冀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京东集团布局天津港保税区,运用大数据技术创新打造北方跨境电商物流基地;启迪之星孵化的纤测道客公司也从中关村引入天津,将采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来分析光缆在建设期和运行维护期间相关纤芯的质量数据……
京津冀大数据协同创新,正吸引更大范围内的全国创新力量“闻香而来”。
去年“双十一”期间,网购交易额再创新高。在每一秒发生的数十万笔交易背后,同样是大数据中心在提供技术支撑。“双十一”当晚,时任阿里巴巴IDC团队资深经理的赵小舟和技术人员在位于河北张北的阿里巴巴数据中心紧盯着各项技术指标。
作为北京、河北合作共建京张“中国数坝”的首个大型项目,去年9月,阿里巴巴张北数据中心投入运营。阿里大数据中心在各地考察后选择落地张北,因为张北不仅有常年气温较低、风电资源丰沛、产业空间充裕等长处,更有接近创新企业扎堆的北京的区位优势。
受益于“中国数坝”的推动,张北这个既不沿边也不沿海、既无雄厚的数据产业基础又无高端人才的县城,却在短短几年间成功承接了产值预计达1000亿元的云计算大数据产业落地。在全国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未来产业布局中,京津冀已形成强大合力,共同打造为众多企业和政府机构服务的“北方数据心脏”。
此前发布的《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地图》显示,2016年京津冀三地大数据企业数量已达875家,与2009年的350家相比有了大幅增加。
2016年12月,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正式启动建设,这也是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批复的七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名单中唯一一个跨省市综合试验区。根据建设方案,三地将打造以北京为创新核心、天津为综合支撑、河北做承接转化的大数据产业一体化格局,并推动三地在交通、航运、环保、旅游、大健康、教育、创新创业等领域的大数据创新应用示范与民生应用。(北京日报记者 孙奇茹)
协同创新培育经济新动能
郁郁葱葱的树木、宽阔整洁的街道、碧波荡漾的湖水、匠心独具的楼宇……但凡到过天津滨海高新区未来科技城的人,都会在微信朋友圈里晒晒渤龙湖的蓝天白云、怡人风光。
作为全国率先启动建设的四个未来科技城之一,天津未来科技城是承载京津合作的重要平台,是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重要空间载体。京津合作示范区、一汽大众华北基地相继落户并顺利启动建设,这也使得未来科技城成为“十三五”时期天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的重要载体。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大背景下,未来科技城的产业政策、人才政策、服务环境十分吸引我们。公司投资5.32亿元把合纵科技(天津)生产基地项目落户在这里,也是因为看到了未来科技城良好的发展前景。”合纵科技董事长(总裁)刘泽刚告诉记者,合纵天津基地主要建成标准化生产用房和研发测试基地,高度实现了集约用地的要求,开发生产智能化水平高的环保型输配电设备,提高我国输配电设备总体水平。
支持京津双城联动、加快构建京津冀创新共同体,是天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深化部市会商,加强与中科院、中关村、首都高校院所的合作,目前天津已经建成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等国家级大平台,引进聚集了一批国家创新人才、创新团队和高成长性企业。累计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和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等5000多项,“十二五”期间获得国家科技经费支持超过80亿元。
为了破解创新创业资金筹集难、政策兑现难等“痛点”,天津高新区在全国率先推出“创新创业通票”(简称“创通票”)制度,由政府向第三方机构购买服务,免费提供给广大的创业者和创新企业。目前,“创通票”可为企业提供初创服务包、高企服务包、知识产权服务包和新三板挂牌服务包等,基本覆盖了企业创新创业的所有阶段,真正实现“一张通票管创业”。
以“创通票”系统为平台,天津高新区目前已经吸引了300多家来自北京、河北、江苏等地的专业服务机构聚集发展,其中超过六成来自北京中关村,逐渐形成了专业化运营、透明化竞争、生态化集聚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高新区为企业和服务机构兑现政策资金1.59亿元,支持包括今日头条、奇思科技等北京企业在内的多家初创企业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在‘创通票’制度下,越来越多的第三方机构集聚到这个平台上,创新创业的生态链正在不断完善。这就好像在一座森林里,灌木有了,小溪、小草、蚯蚓、蝴蝶都有了,就等着小树长成参天大树了。”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天津日报记者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