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正文

【布谷名家 声声关情】何申:布谷催耕

2017-01-06 08:47:17 来源:河北新闻网

何申先生题词:布谷声声六十年,声声布谷唤春天。文坛百花谁人育,山高水长皆有源,披星戴月伏案苦,版版佳作苦变甜。莫道花甲须卸甲,春神永远少年颜。

□何申

我是1969年3月去塞北大山里插队的。到了快种地的时候,阴坡雪都没化。想家,忍着;劳累,捱着。终于,当山野有了些许绿色,清晨下地,走在羊肠小路上,听林子里有“布谷布谷”的鸟叫声,一下子,凝固多时的心结化开了——春天到了。

千里边关征战地,毕竟男儿宽心肠。心情好起来,干一天活也不觉累,晚上别的知青聚在一起打扑克,我则去大队部,那里有报纸可看。我最爱看的,是《河北日报》“布谷”文学副刊。那时“布谷”发革命故事、散文、诗歌等。到了1970年以后,头条就发小说了。我所在的县大搞农村小水电,县委报道组的一位“老五届”大学生写了一篇小说《燕山明珠》,在“布谷”发了整整一版,让我非常羡慕。渐渐地我也有了文学梦,暗想,等着吧,总有一天,我的作品也会整版地展现在“布谷”上。

从乡下走出来,上学、工作、成家,生活安稳些,我开始业余写作。也没听谁讲讲,全凭感觉,东一榔头西一棒槌,自己也弄不清按哪个套路去写。

感谢“布谷”,在这个关键时刻,在我眼花缭乱之际,真诚地引导了我!

1983年夏,我已调到承德地委宣传部工作,去金山岭下的滦平县开会,听到了有两个姑娘立志承包荒山植树的真实故事。其精彩之处,是记者去采访,问姑娘在大山植树,搞对象咋办?姑娘半开玩笑地说:谁立志绿化荒山,我们就嫁给谁。记者心实,将这话登上了报纸。没想到,全国各地求爱的信件纷纷寄来,还有好几位千里迢迢背着行李就找来了。有的劝了回去,有的说什么也不走……

这样鲜活的事,我编也编不出来。整整半宿,我看了70多封来信,转天又上山采访。归来激动,立刻开写。很快,一篇4000多字的小说《春水岭的新闻》写了出来。但往哪儿投犯了愁:这篇作品人物真实、情节生动,但于小说技巧上又没有多少考量,人家会登吗?

此时,我与“布谷”并无多少联系,但没忘记当年的梦想,于是就大着胆子将稿子寄去。万万没想到,“布谷”用了头条位置,全文发表。我深受鼓舞,不久,到兴隆县参加致富表彰大会,看到电影《青松岭》钱广的原型,那老汉早年因卖些蘑菇受批判,现今骑大马戴红花。采访后,我写出小说《晚霞染红青杏沟》,又在“布谷”头条刊发。

感谢“布谷”!“布谷”给我的启示是:与其坐在屋里编故事,莫如深入生活,获取最鲜活的素材、最生动的语言、最真实的人物。这样,作品就有根有源。

往后,我就按这个路数走下去,写起来,收获颇丰。后来,我特意写了长篇章回小说《青云宫闲话》,在“布谷”上连载六十回。那是写热河老城在改革开放后发生的新鲜事。那时我天天早上逛新开的农贸市场,和很多小商贩都交了朋友,如此,写起来又怎能不得心应手。

“布谷”如今60岁了,我向她祝贺!她还年轻,未来前程远大!

责任编辑:秦秋朵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