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检察机关为民服务工作,夯实检察机关为民服务基础,保障经济建设跨越发展,安平县人民检察院紧紧围绕“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河北省第一个县委”等“红色文化”,立检为公、执法为民,践行“沉下心、俯下身、解民难、操民心”的理念,以及高检院“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促进检力下沉”的工作思路,认真开展“关注民生、服务群众”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服务群众的工作力度,了解现阶段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牢固树立为民意识,以“有红旗就扛、见第一就争、遇金牌就夺”的争创精神,让五星红旗在基层检察工作中“高高飘扬”。
顺应发展、积极作为,探索基层检察机关服务企业新路径
服务发展是政治建检的核心内容,是“以公立院”的深刻体现。安平县丝网产业有着500多年的历史,物流行业连接全国各大省市,生猪肉产品主供京津两地,汽车配件承接知名品牌生产厂商,经济发展异常强劲。京津冀协同发展安平要有作为,服务安平经济腾飞“安检人”要有责任,院党组通过对县域企业开展大走访、大调查,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掌握阻滞企业发展的瓶颈,解决企业对检察机关的诉求,不断积极探索检察机关服务企业的新路径。
走访中发现物流行业的恶意竞争、欺行霸市问题比较突出,影响了市场良性运行;企业间交流存在法律盲点,出了问题不依法解决,逞强斗狠、找茬滋事现象屡见不鲜;受资金短缺影响,普通借贷民事案件次生出非法集资、诈骗、非法拘禁等刑事案件;一些小型企业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遇到一些法律问题不知如何解决。针对上述问题,该院决定把检察院的办公地点定点延伸到企业密集的开发区。2013年5月,安平县派驻开发区检察室成立,成为衡水市第一个派驻开发区检察室。
聚焦短板、完善机制,努力增强检察室工作合力
制定派驻检察室联络员工作制度。为推动延伸法律监督触角,促进检力下沉,从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村等聘用联络员,实行例会、月通报、季调度制度,有效畅通和拓宽派驻检察室联系基层、倾听人民群众意见、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
建立“六个一”信访接待制度,即一间控申接待室、一个举报箱、一部举报电话、一个外网邮箱、一个QQ号码、一个微信平台。畅通了不同层次群众的诉求渠道。
建立图账结合制度,在办公室墙上悬挂开发区企业分布图,建起了服务企业台账,全面摸清辖区企业分类情况、重点企业分布情况,详细制定了辖区企业分布图和辖区企业台账,实行图表上墙、台账专用、专人负责、动态管理、随时更新。目前,检察室共建立重点企业台账60余册,使得检察室在服务企业时底子更清、情况更明。
建立月走访,季调研制度,定期沉入企业,对企业发放《征求意见函》,做到沉下去、争主动,为更好地服务企业,检察室干警通过调查走访、座谈征求意见、检企共建等形式,了解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就企业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2016年,院领导走访企业31家,为企业提供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发放检民联系卡、填写下访巡访登记表,及时帮助企业查找管理漏洞、建章立制,受到企业欢迎。
建立“1+8”“1+N”工作机制,所谓“1+8”就是与侦监、公诉、控申、自侦等部门建立内部联动工作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讨论涉企案件。所谓“1+N”就是与派出所、法庭、司法所等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为深入开展涉企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建立涉企案件快速办理制度。在受理涉企案件、涉企信访后,跟踪涉企案件的办理流程,了解每个办案阶段的具体进展情况,督促相关办案人员保质保量地办理案件,确保涉企案件快办快结。目前,通过检察室已完成直通快办涉企案件5件,平均办理时限缩短了55%,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建立逐案评估预案制度,做到多预警、少影响。检察室在协助业务科室办理辖区涉企案件时,针对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作出评估,制定相应的防范预案。办案过程中,慎重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等强制措施,进出企业调查取证时,不着制式服装,不驾驶警牌车辆,不扩大案件影响。对案件涉及的企业财产,能够解封、解冻的及时解封、解冻,应该返还的及时返还。
对涉企案件逐案提出检察建议,做到提意见、促整改。检察室通过梳理本辖区内的涉企刑事案件,认真剖析发案单位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管理的检察建议,并针对妨害企业发展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积极向主管部门提出对策建议,加强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通过检察室认真细致的工作,引导企业用法治思维来处理和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让法治理念在经济交往中奏出和谐共鸣,开发区内刑事案件发生率逐年递减,丝网行业在生产、管理、经营等方面都有很大提升,企业之间相互倾轧现象减少,不健康因素在开发区内逐渐没有立足之地,收到了良好社会效果。
(作者系安平县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