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实在在提升群众获得感
——我市牢守民生底线促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在推进共享中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市委常委扩大会议提出,“要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积极回应百姓关切,努力解决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牢牢守住民生底线,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继续改善……民生保障成为提升群众获得感的源头活水。
何谓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从国计到民生,从主观到客观,“获得感”所追问的,有切身利益的保障,也有公平正义的实现,有环境质量的改善,也有政风社风的净化,一言以蔽之,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获得感”来自不断完善的制度保障
11月底,一条消息引起了市民们的广泛关注:我市城乡医保整合。原新农合新的药品目录将由原来的1100种扩大到2600种,农村居民报销用药范围大幅提高。解决了基层就医药品可选范围少的问题,大大缩小实际医疗费发生额与报销额的差距,参保人员将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近年来,我市先后在全省率先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试点。截至目前,原新农合参保人数559万人,城镇居民参保人数152万人,城乡居民参保共计711万人,参保率达95%以上,为我市居民健康、保障基本医疗、解决因病致贫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12月初,按照全省的统一要求,我市第四次上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2014年7月,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70元;2015年1月,基础养老金提高到75元;2016年1月1日起再提高到80元。
日前,我市印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攻坚行动实施方案》。从今年10月份开始,我市将集中利用3年半的时间,在全市开展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攻坚行动。到2020年,新增养老床位4.4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40张。
医疗、养老等各项基本民生保障政策加厚加密,致力于给百姓一个不渗不漏的“屋顶”。
“获得感”来自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省第九次党代会期间,省委书记赵克志参加石家庄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房地产开发、供水供热、征地拆迁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题。
解决民生中的最难处,才能带给群众最大的好处。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房地产领域乱象,我市从10月底开始对长安区、新华区、桥西区、裕华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及房地产经纪机构开展专项整顿,对房地产市场经营活动进行拉网式全覆盖排查,依法查处房地产交易、房地产中介市场等方面存在的违法违规行为,从源头上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为破解小学生“下午放学后、家长下班前”无人看管的现实问题,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我市创造性实施了主城区小学生免费托管服务。包括师大附小等3所省属公办小学在内的我市主城区210所公办小学全部实施服务,仅今年秋季新学期,就托管学生5.9万余名,占在校生人数的31%,基本实现了“公办小学全覆盖、申请学生全纳入”,12万家长因此受益。市财政1000万元托管专项经费已经拨付到位,有效地保障了托管活动的顺利开展。
日前,全市小学生托管志愿服务试点工作又正式启动,首批18所试点小学与我市裕华区、新华区、长安区、桥西区4区关工委,8所高校和3个社区结成志愿服务联系单位,今后这些联系单位将选派责任心强、综合素质高的“五老”志愿者、社区志愿者、大学生志愿者,组成托管志愿者队伍进校参与小学生免费托管。
“获得感”来自充分选择的机会
作为我市重点民生实事,市委、市政府对创业就业工作高度重视,目标定位准、政策方向准、措施落点准。我市连续出台了做好就业创业工作系列政策,从顶层设计保障就业稳定。随之,一系列促进创业、稳定就业的积极保障措施相继实施。
大学生就业难,似乎是近几年不变的话题,在大学生就业日益成为社会难题的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成为每年的聚焦点。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保补贴;对困难家庭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实施重点跟踪帮扶,对通过市场渠道难以实现就业的,利用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我市通过着力推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一揽子政策,2015年我市生源高校毕业生6.1万人,回我市5.1万人,实现就业50133人,就业率98.3%,并连续五年实现石家庄籍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率为零。
全覆盖的创业政策是稳定就业的支撑。我市持续推进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创业创新大潮,拥有了更多创造财富、自我实现的机会。
为深挖“双创”潜力,我市降低创业门槛,简化市场准入手续,缩短企业创办周期。放宽创业领域和准入条件,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一律向各类创业主体开放;放宽住所登记条件,允许众创空间等新型市场主体“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放宽“住改商”登记条件,支持集群注册;简化注册登记手续,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企业进入市场由原来的跑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等多个部门,20天左右办结,改为只到工商部门一个窗口办理,85%以上的当场即可办结。
同时,我市大力发展众创空间,相继出台《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关于支持东西部地区市场主体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办法,积极搭建各种创业创新平台,不断培育创新主体,让创新创业在我市蔚然成风……一系列扶持政策,为“双创”松绑,激发了市场活力。从2013年到2016年,仅用了两年半的时间,我市就取得了市场主体总量增长近三分之二、企业数量接近翻倍的好成绩。
冀商企业总部回归有奖励、为新引进高层次人才提供购房补贴……近日,市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鼓励冀商回归创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和引导冀商回归创业发展,繁荣民营经济。
据统计,在石家庄,现在平均每天就有40多家私营企业“诞生”。
“获得感”来自人民群众精神越来越富有
石家庄人民勤劳质朴、崇德向善。近年来,我市“中国好人”不断涌现,文明善举蔚然成风,“幸福”和“善美”成为石家庄的显著标签。
11月14日,由市委宣传部、石家庄广播电视台、石家庄日报社联合主办的2016年度“感动省城”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启动。自2005年至今,“感动省城”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11届,共评选出110位(组)“感动”人物。这些可亲、可敬、可学的“精神标杆”,成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型代表,更成为城市精神的凝聚。
2016年度“感动省城”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继续以“人格力量 城市榜样”为主题,以内涵丰富的“感动”为标准,梳理汇总2016年度在石家庄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及事迹,开展广泛的公众评选活动,推荐出十位最受人们关注、最具影响力的“感动”人物,在全市掀起为城市加油、为幸福城市增光添彩的“感动”风潮。
11月16日,2016“善美石家庄”微电影大赛颁奖典礼举行,微电影《转角遇到爱》、《初心》、《爱的坚守》等14部微电影和微剧本分别获得最佳影片奖、金奖和优秀奖。在众多作品中,既有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大事件”,也有讲述善美大爱的小故事;还有通过“幸福小屋”收集到普通网友的“幸福讲述”;更有以感动省城人物、道德模范为原型,取材于我们身边好人好事创作出的感动故事。
加强市民的思想教育也是我市重点工作之一。
日前,市教育局发出《关于全面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县(市)、区教育局、直属学校、市属高校,以城乡社区居民为主体,以现场教育、咨询指导、参观学习、实践活动、文体活动等为主要形式,全面推进社区教育工作。今年底,我市50%的县(市)、区,30%以上的乡镇都将建起社区教育中心。到2020年底,80%的县(市)、区都将建有一个或几个社区教育试验区(中心)。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
以百姓之心为心,重视人民的“获得感”,已经成为新一轮改革发展大潮的鲜明导向。一个个“民生工程”让我们看到生活的切实改善,体味到市委、市政府对群众利益的深情牵挂。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石家庄必将描绘出更加精彩的“民生蓝图”。(记者 王 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