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 可复制 易推广
邱县218个村全部完成“两改一清一拆”
河北新闻网讯(通讯员李建伟 河北日报记者刘剑英)在近日通报的我省2016年农村“两改一清一拆”中期验收成绩单上,邱县位列全省各县(市、区)榜首。
该县县委书记李红光介绍,通过破解谁来干、怎么建、如何管等难题,全县218个村全部完成“两改一清一拆”任务,走出一条低成本、可复制、易推广的共建共享美丽乡村之路。
干群携手破解“谁来干”
支街背巷脏乱差、废弃坑塘垃圾遍布、老旧房屋残垣断壁摇摇欲坠……一年多前,邱县许多农村面临“三慌”:群众看在眼里脏得慌、晚上走路瘆得慌、危房易出事故怕得慌。
“三慌”不仅影响农村面貌,还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为解决这个“老大难”,邱县打响“两改一清一拆”攻坚战,为美丽乡村建设腾出空间。
闲置住宅涉及人数多,治理起来工程量大。针对群众对治理后宅基权属的担忧,该县以“宅权不变、群众自愿、绿树留存、百姓受益”为原则,让群众吃下“定心丸”。
为发挥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该县坚持党员干部带头,率先拆除自家的废弃房屋。推进过程中,邱县不用铲车等大型机械,而是发动机关干部与乡村党员群众出义工,每周至少组织3次义务劳动。去年以来,全县干部群众出义工310万余人次。
因地制宜破解“怎么建”
“拆、清”是基础,建好、用好是关键。邱县因地制宜,把“两改一清一拆”与美化环境、培树产业、传承文化等相结合,利用腾出的空间变“三慌”为“三园”,推动乡村美丽“蝶变”。
对清理出的闲散宅基、坑塘,采取“乡镇供苗、群众种植管护”的方式,小片空地单独打造,成片空地连片设计,建成小果园、小菜园、小游园,打造出“微田园、生态化”村庄。
探索建立农宅合作社,群众以房宅入股,由村集体统一对外租赁经营,发展农家餐饮、传统手工、漫画等产业,带活乡村旅游。把有历史、有纪念意义的老屋、祠堂、抗战遗址等,打造成民俗馆、纪念馆,彰显村庄特色,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前段寨村把磨盘、水缸、废旧酒瓶组合成别具一格的中央小喷泉;高庄村因地制宜,建设农耕文化公园、农耕文化长廊、果蔬采摘区,处处弥漫着田园风光;古城营乡枣坡村将废弃碾盘、石磙等摆放到街心公园或休闲绿地,充当石桌、石凳,成为一道独特风景……
截至目前,邱县利用空闲宅基、闲置土地及废弃坑塘建成特色菜园4200余处、游园820处、果园1300余处,昔日“空心村”变身美丽乡村。
创新机制破解“如何管”
如何保持治理成果,实现村庄自身良性循环发展?
邱县通过培育农村富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增强美丽乡村自身“造血”功能。
建立“乡镇牵头、村委负责、群众共管”运营机制,把闲置宅基、坑塘及果园、菜园、游园分包到户,收益归群众所有,让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惠及群众。结合农村实际,强化源头管控,采用“废旧塑料袋换鸡蛋+有机废物循环池+无害化垃圾填埋坑”模式,实行垃圾分类集中处置,解决困扰农村的垃圾围村难题。
特色产业壮大带动了集体增收、群众致富。西孟村、高庄村等村庄通过土地规模流转,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莲藕种植、设施蔬菜,建成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农耕体验、餐饮住宿等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新鲜庄村村民以闲散宅基入股,建立农宅合作社,发展农家餐饮、传统手工、漫画等产业,打造农民漫画创意特色小镇,今年国庆假期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实现旅游收入5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