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视频无论多忙都要看》、《七点后吃它,竟可能得心梗脑梗!不是吓唬你,中老年人最需要看》、《癌症的起因已找到,千万别吃了,一定要告诉家人!》……在朋友圈里看到这样的标题,你会点开吗?也许年轻人已对这些标题党的套路深谙于心,但父母这一辈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很可能转发甚至照做。这类谣言充斥着“老爸老妈的朋友圈”,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他们及其家人的思想和生活。面对这些谣言,年轻人应怎样帮爸妈“清理”朋友圈?老年人使用微信时又应注意什么?
□文/图 燕赵晚报记者 苗静 石维
老爸老妈的朋友圈长啥样
养生帖为主 很多是谣言
12月5日至8日,记者在社区、街头随机采访了多位老人,16位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中,13人会不定时地更新朋友圈,并且转发。他们几乎每天都会浏览好友的朋友圈,或者从同学、同事、战友、亲戚等群里浏览各种文章,还有的好友会直接把文章链接发过来。
他们的朋友圈里都是些什么文章?记者粗略统计发现,以养生类为主,兼有时事、历史、育儿等各方面的信息,其中有不少是谣言。家住绿色家园小区的吴大妈今年66岁,4年前开始用微信。记者数了数,从8月1日到12月9日,她在朋友圈转发了80多条信息,主要是关于养生保健、时事以及与上山下乡等历史有关的内容。记者逐条点开标题,却发现其中有10条已经无法看到内容了,页面显示“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此账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比如,《每天吃一颗,不要搭支架,血管刷得特干净》、《太可怕了,新闻联播都不敢播,赶紧看!》等等。
62岁的张女士,今年1月刚刚更换了智能手机,种类繁多的新功能让她兴奋了很多天。如今,抱着手机刷微信更是她每天必做的“功课”。“每天不跟好友们聊聊天,不看看微信朋友圈,总觉得这日子少了点什么。”《豆腐跟它一起吃赛过“砒霜”》、《警惕!身边有人抢孩子》……记者发现,张女士朋友圈的信息大概可以分为四类:养生建议、警方提醒、心灵鸡汤和育儿宝典。
老人们为啥转发这些
关注什么就转发什么
吴大妈说,这些信息都是完整看过后才转发的。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或者感觉没价值的东西,她都不转。张女士说,年纪大了,少不了关注养生,除了转发朋友圈,还有一大部分直接转到了好友微信群和亲戚微信群。关注警方提醒,则是因为自己的女儿经常因为工作晚归,这些消息是专门给女儿看的,提醒她注意安全。半年前,她家刚刚添了一个小外孙,于是看到育儿类的文章,她就会全部收藏并挑选一些转发到朋友圈。很多同龄人会在感兴趣的文章下方评论,有时一天的留言就有十几条。每当这时,张女士心里就会充满了成就感,“关注什么,我就转发什么。”
60多岁的王大爷则习惯直接把这些内容通过微信发送给孩子们。“其实很多信息,并不是因为相信它才转发,而是觉得这个世界变化快,应该让孩子们知道。”王大爷说,儿女们每天只顾着忙工作,没时间跟父母聊天,更没时间关注社会上的事。这么多信息不提供给自己的孩子,简直太浪费了。
朋友圈谣言影响力有多大
爸妈很坚决 子女很无奈
64岁的冯女士,也对养生的文章情有独钟。她不光转发,还会付诸实践。冬天家人轮番感冒、咳嗽,她按照朋友圈文章里介绍的偏方,往橘子里倒入香油蒸熟了吃,或者把橘子烤熟了吃。“即使不见效,也不会吃坏身体的偏方,我才会照做。而且我也不会光信偏方不吃药。”遵循着这样的原则,冯女士昨天用茄子根煮了一锅水让家人喝,据说也能治咳嗽。
相比之下,68岁的赵大妈就更谨慎了。今年樱桃大量上市的时候,她在朋友圈看到了一篇文章,说是樱桃核被人吃了以后与胃酸反应,产生剧毒的氰离子。赵大妈吓了一跳,从此坚决不买樱桃了。儿子告诉她这是谣言,况且谁也是只吃果肉不吃核,但赵大妈还是觉得不吃最保险。
“黄瓜太粗不能买”“鸡蛋和西红柿不能一起吃”等等,均来自王先生父母的朋友圈,也渐渐变成了父母的“饮食守则”。几个月前,王先生吃了一盘西红柿炒鸡蛋,他父亲还因此生气了。
老人的朋友圈谣言多,子女怎么办
多回家看看 陪父母聊聊天
“随他们高兴吧,别上当受骗就行。”33岁的王涛说,父亲去世后,母亲一直情绪低落。自从前两年给母亲买了智能手机,明显感觉母亲情绪好多了。他平日经常出差,陪伴母亲的时间比较少,就算母亲相信了某些“谣言”,只要不是骗钱或洗脑的消息,他一般都不会点破,就为了让母亲高兴。
因为不看母亲转发的鸡汤文,小周几天前被狠狠批评了一顿。虽然长期以来看这些内容真的很煎熬,但为了平息母亲的怒火,她依然耐心解释,甚至不惜上网查找各种“网文求真”之类的新闻报道,但母亲并不买账。
40岁的齐先生,对一篇文章中的话印象深刻:“爸妈不需要那些他们分辨不清的知识,他们需要的是我们!”他觉得,子女应该多回家看看,多和父母聊聊天,这样他们就不会孤单了,也会少关注手机。
对此,心理专家认为,老人退休后的社交圈越来越小,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很单一。互联网仿佛再次为他们打开了触摸世界的大门,缓解了他们心里的孤独感。善良的他们只是想通过自己的转发帮助他人。而作为他们的儿女,首先要理解老人的苦心,其次才是有技巧地去教父母如何甄别消息真假,帮助他们在网络世界里走稳。
70岁程大爷:
享受网络的便利 而不是被谣言“绑架”
在这个网络时代,不用智能手机就是落伍,也无法更好地跟子女、孙辈进行交流。可是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后,又容易被难辨真假的网络信息“绑架”。面对这种两难境地,老年人应该怎么办?
程贵富老人的故事,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示。70岁的程贵富是位很“时尚”的老人。他2010年开通了微博,2012年开始用微信,出门打专车,能熟练使用支付宝等。他说,老年人要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而不是被那些谣言“绑架”。
程贵富爱好摄影、旅游、书法等。他坚持每天更新自己的QQ动态、微博和朋友圈,都是原创内容,从不转发。那些难辨真假的信息,他只是看看而已,从不当真,因为他信奉的养生之道是“动脑、动手、动腿”。今年他发在朋友圈等处的原创内容有两个主题:“2016年的我”和“百姓生活”。记录自己的日常,发现身边感人、有趣的事,每天更新,图文并茂。
“寻找题材、拍照、编稿子,就得动脑、动手、动腿,都是为了锻炼身体。”程贵富说,网络上的信息量非常大,无法一一甄别。与其坐在那里刷手机,被谣言“绑架”,还不如出门锻炼身体,看看别人有滋有味的生活。
12月6日,科技类网站“果壳网”推出《朋友圈谣言的5大套路标题!爸妈的朋友圈中招了吗?》,内容大致为:
第一,标题里一定有“震惊!”“惊爆!”“太神奇了!”“出大事了!!!”,而且感叹号多多益善。
第二,谣言里啥玩意都不能一块吃,吃啥都会致癌,但是吃啥又都能壮阳。
第三,不管大病小病,只需要“一招”“一服药”“每天3分钟”“只要7天”,就能轻松治好。
第四,一句看上去似乎很黄暴力的标题加一张小黄图,点击量轻松破十万,结果说好的“床上功夫”是教你叠被子,说好的“禽兽片”是温馨的动物世界。
第五,每条都是必转,再不看就要被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