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言
在我国当前经济增速放缓、大部分行业盈利能力减弱及投资目标短缺之下,部分企业的现金水平升至历史新高,从银行借来的贷款和日常运营现金停滞在资产负债表上,只有零收益,其实这也不是企业股东们愿意看到的情况。
企业持有现金大增,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内民间投资增速明显放缓。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金额达15.88万亿元人民币,按年增长仅2.8%。民企投资数据还显示制造业放缓正蔓延至服务业,当出口减少,国内居民对服务业消费及投资意愿也受到压抑。
不久前,国务院责成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建部、银监会等部门组成7个督导组,分赴北京、辽宁、安徽、山东等7个省(市)开展促进民间投资专项督导,对有关地区促进民间投资工作总体情况做出评价、指出问题、分析原因,及时向地方政府反馈督导意见,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作的意见建议。
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曾表示,当前我国经济中有值得关注的几个现象,包括民间投资增速下滑、资产荒、银行涌向地方平台公司进行贷款、货币信贷急剧膨胀但新增信贷最多的是政府部门等。他认为,出现这些现象,原因在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引擎已从外需转向依靠投资拉动的内需,并由此导致基础货币投放机制由过去以增加的外汇做抵押,变为以投资和收购债券;货币投放的渠道和内容也从实体企业(多为制造业、商业物流、房地产)变为了地方平台公司或者是央企(多为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民间投资下降是人民币货币问题”,企业和个人手里拿着人民币但缺少投资机会,形成了所谓的“资产荒”问题。
不过在笔者看来,导致民间投资下滑的直接原因有多种:一是对经济未来方向不清楚,民间投资处于观望状态;二是当前市场环境不好,民间投资担心风险;三是企业债务普遍偏高,投资者不敢投;四是针对民企的融资环境出现系统性收缩。许多银行根本不愿向缺乏抵押物的民营企业贷款,以土地资产作贷款抵押的做法已行不通,银行只愿意跟着政府项目走。
但导致民间投资增速下滑的最大问题,恐怕还是民间资本感到投资无利可图。
政策环境、市场波动、融资难……这些并不是新问题,过去民间投资火热之时,上述问题就同样存在,为什么现在对民间投资的阻碍强呢?许多资金只在资产圈子里打转,落不到实体经济中?不少民营企业的老板都发出过类似的感慨:“现在看起来到处都不缺钱,但用钱来挣钱却越来越难!”
如果民间投资看到有利可图的领域,而且政策和法律能够保障投资的权利,实际上不用过多的督促,民间投资自然会进入这些新的领域。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刺激民间投资要有非常之举,最大的非常之举还是大力度放开市场,减少投资管制,改善市场环境,鼓励民间资本以“财团经济”模式加大投资。重视并合理利用了民间资本,方能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