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上城区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 河北日报资料照片
阅读提示
当前,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4.77%,并以每年增加1个百分点的速度进入快速发展期。
在此背景下,建设特色小镇,也必然需要面对中国城镇化遇到的一些难题。譬如,物的城镇化快于人的城镇化,土地的城镇化快于产业的城镇化,以及农业转移人口融入难、城市公共服务不完善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人口的城镇化进程,也阻碍着特色小镇完成制度设计所赋予承载产业转型升级的使命。
对此,专家建议,建设特色小镇,在制度设计层面,要摒弃“老而僵”,力求“活而新”,将其定位为综合改革试验区,把握政策先试先行。
□河北日报记者 董立龙
用好市场化力量
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技术官王坚出任云栖小镇“名誉镇长”满8个月之际,出了本书。
“云栖小镇是抓住历史性机会的尝试。”他在书中写道,如果能更早地在中国把计算变成一种公共服务,我们就会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把握一次巨大的机遇。
云栖小镇作为一个产业集聚平台,正在尝试“把计算变成一种公共服务”,而其之所以能有这样的发展视野,恰恰是因为小镇从规划开始,就有阿里巴巴集团的支撑。
这也正是浙江建设特色小镇的重要经验之一:特色小镇建设,不是由政府大包大揽,而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实行市场化运作。不仅云栖小镇背后有阿里巴巴集团支撑,浙江的很多特色小镇背后都有大企业的身影。如路桥沃尔沃小镇由吉利集团主导建设,龙游红木小镇由浙江年年红家具集团一手创建。
浙江以全开放理念,敞开大门欢迎各类建设主体参与特色小镇建设,一些专业机构也成为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参与力量,如西湖艺创小镇由浙江美院和浙江音乐学院等联手建设。
“建特色小镇绝不是向上级‘要帽子’‘要票子’。”浙江当地学者认为,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成败,关键在市场化程度的高低。地方政府在提出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目标时,必须把眼光放到市场中去考量。
而这种考量,既包括依靠市场需求预测分析对特色产业进行的选择,也包括采用市场化手段对小镇建设模式、建设主体的选择,从而引入有实力的投资建设主体,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入选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的德清县莫干山镇,因民宿旅游开发蜚声海外。当地干部介绍,政府只投入了5000多万元,完成了房屋立面改造、道路景观美化、污水管网铺设等基础建设,而把市场开发的空间交给了社会资本,来自南非、法国、英国、比利时等十多个国家的投资者和专业团队,在此发展起了众多西洋风格的农家乐。
专家分析,建设特色小镇,面临着人口如何集聚,土地、资金瓶颈如何破解,产业如何发展,特色如何呈现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单纯依靠政府部门自身力量显然无法完成。
以破解资金瓶颈为例,浙江提供的经验是,可以创新融资方式,探索产业基金、股权众筹、PPP等融资路径,加大引入社会资本的力度,以市场化机制推动小镇建设。
依靠这样的思路,浙江启动特色小镇建设一年多来,78个特色小镇累计完成投资1006.2亿元,仅今年上半年就完成投资528.2亿元,特色小镇正成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平台。
专家建议,建设特色小镇,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好编制规划、保护生态、优化服务,不干预企业运营。同时,还要善于引入第三方机构,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的融资、市场推广、技术孵化、供应链整合等服务,使特色小镇成为新型众创平台。
创建奖惩考核机制
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很多媒体关注到了其中提出的防止“东施效颦”、一哄而上的要求。
事实上,为激发特色小镇的内生动力,这份指导意见还给出了一份政策“大礼包”:如全面放开小城镇落户限制;建立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机制;建立健全进城落户农民农村土地相关权益自愿有偿流转和退出机制;允许设立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基金;推行大部门制;赋予镇区人口10万以上的特大镇县级管理职能和权限等。
从国家的设计到各地的实践,都把特色小镇视作一个特殊政策区。这些政策,不仅来自国家层面,还有地方政府围绕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所建立的系列能激励相应产业、资金和人才进驻的制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同质化,各地需要创新制度供给,强化对特色小镇建设的管理。
在这方面,浙江也总结了多项经验。据浙江省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浙江的特色小镇建设采取了宽进严定、动态培育、实绩摘牌的“创建制”。
这一机制,坚持质量导向,把实绩作为唯一标准,重点考量城乡规划符合度、环境功能符合度、产业定位清晰度、文化功能挖掘度等内涵建设情况。省里择优分批公布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和培育名单,对于年度考核不达标的特色小镇,实施退出机制。
在操作中,重谋划、轻申报,重实效、轻牌子,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宽进严定、动态管理,不搞区域平衡、产业平衡,形成“落后者出、优胜者进”的竞争机制。
这一“优胜劣汰”的机制,在细节上还有更进一步的创新,如实施“期权激励制”,转变以往政策扶持的方式,从“事先给予”改为“事后结算”,对于验收合格的特色小镇给予财政返还奖励。实施“追惩制”,对未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实行土地指标倒扣,防止盲目“戴帽子”,确保小镇建设质量。
具体而言,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特色小镇,省里按实际使用建设用地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特色小镇再增加10%的奖励指标,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奖励指标。
特色小镇在创建期间及验收命名后,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
实施特色小镇战略以来,浙江已布局78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对象、52个培育对象。今年,浙江已经有1个年度考核不合格的特色小镇从省级创建名单降格进入培育名单。
在这样的制度创新之下,浙江的特色小镇着力打造全新的政务生态,集聚创业者、风投资本、孵化器等高端要素,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等耦合,为特色小镇注入活力。
注重通过制度创新激发活力,陕西省也在35个重点示范镇开始了探索。比如下放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成立公用事业管理办公室,选派两批技术干部挂职副镇长,并在8个渭河沿线镇设立副县级管委会、镇级财政等措施,激发了重点示范镇内生动力。
围绕“服务”做文章
台州市黄岩区率先在智能模具小镇实施30天完成项目审批的改革;
杭州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为国际金融人才提供开通国际医保、开办双语幼儿园等服务;
义乌市对入驻省级特色小镇的企业申请冠省名的,注册资本从1000万元降低至500万元;
……
市场基因有着深厚土壤的浙江省各地,在建设特色小镇的过程中,开始新一轮比拼。只不过,这一轮比的是“服务”。
浙江要求各部门做好“店小二”式服务,根据特色小镇的产业特点和人才集聚需求,创新审批方式,提供个性化服务。
专家认为,小城镇具备土地费用、投资门槛、交易成本低等优势,但也存在投资环境、服务水平较差等问题。要弥补这样的短板,必须在“服务”二字上做文章。
专家建议,特色小镇建设,要让城市公共服务向小城镇延伸,解决小城镇住房、养老、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在此方面,贵州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以镇为单位,全面小康社会创建工作,制定了《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全面小康统计监测工作实施办法》,建立了以镇为单位,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
这样的举措之下,贵州小城镇人口集聚功能显著提升。2015年,100个示范小城镇新增城镇人口10万人,新增城镇就业人口8.3万人。
而浙江在实践中,强调政务服务的定制化,有着更深层次的考虑。该省在介绍特色小镇建设经验时表示,特色小镇是破解浙江高端要素聚合度不够的重要抓手,符合创业生态进化规律。
经济步入新常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浙江认为,这一轮竞争的关键是创业创新生态的竞争。
着眼打造这样的生态,浙江强化政务服务的“定制化”。其中,在市场主体登记制度上,明确要放宽商事主体核定条件,实行集群化住所登记,准入门槛降至最低;在审批过程中,削减审批环节,提供全程代办,创新验收制度,审批流程改到最便捷,让小镇企业少走弯路好办事。
良好的生态,不仅使特色小镇内在发展动力得以充分释放,对外在高端要素资源也形成强大的吸附力。
相关数据显示,一年多来,浙江78个省级特色小镇入驻以大学生创业者、大企业高管、科技人员创业者、留学归国人员创业者为代表的创新创业人才上万人。新入驻企业3258家,旅游接待人数2768万人次,每个特色小镇平均税收收入增速超20%。
相关
照搬照抄要不得
“格林尼治基金小镇已经成为中国几十个基金小镇心目中的样本了。”面对中国基金小镇遍地开花的现象,一位金融界人士这样说。
在国内各地,已经规划和在建的基金小镇已有几十个。一些业界人士开始担忧,那些缺乏金融业资源的“基金小镇”,是否会沦为空城,变异成“注册经济”?
住建部专家在考察杭州上城区的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之后,也关注到了这样的问题,并特别提醒,很多地方短期内不大可能具备上城区的资金和资本,切不可照葫芦画瓢。
专家认为,格林尼治基金小镇的成功,主要因为纽约是全球金融中心,当其资源需要疏散时,交通便捷、环境美好、教育发达的格林尼治就成为了首选之地。
国内一些地方纷纷对标格林尼治建设基金小镇的过程,说到底,是对国家有关特色小镇政策精神的理解不够,是在因袭圈块土地就向上级“要帽子”“要票子”的传统思维。
10月31日,国家发改委发文明确要求,各地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挖掘特色优势,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样性,彰显小(城)镇独特魅力,防止照搬照抄、“东施效颦”、一哄而上。
显然,特色小镇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吃透精神不照搬,因地制宜出特色”。
如此看来,无论是对标格林尼治,还是学习浙江等地经验,都不能只把“产业发展特而精、功能集成聚而合、建设形态小而美、运作机制活而新”这样的经验总结,简单地写进自己的文件里。
毕竟,浙江的经验,来自浙江的实际。不去考察浙江经验的土壤,光盯着浙江总结出来的几条经验,无异于纸上谈兵。相反,浙江等地开拓创新的精神、融会贯通的思路、跨界融合的勇气,是必须学习、应该拥有、可以尝试的。
落到具体工作中,非常有必要对特色小镇的培育名单进一步梳理。把那些缺乏配套资源支撑的筛掉,把那些靠山吃山、主导产业破坏自然资源的小镇砍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无谓的资源浪费。
文/河北日报记者 董立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