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培育六大扶贫产业 贫困群众有了脱贫好门路

2016-10-28 09:13:23 来源:邢台日报 责任编辑:聂书雪
昔日仅以“棉海”著称的威县,如今处处可见产业发展新景象。

    打赢脱贫攻坚战

    邢台日报记者路遥 通讯员刘永格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威县把现代农业与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依托经济林带、设施蔬菜带、畜牧养殖带、农业园区、乳业园区、肉食加工园区,培育起金鸡、肉鸡、乳业、梨果、葡萄、蔬菜六大扶贫产业,为贫困群众找到长远发展的致富之路。目前,六大扶贫产业已实现了对19491名贫困群众的全覆盖。

    昔日仅以“棉海”著称的威县,如今处处可见产业发展新景象。老沙河东侧的万亩闲置地建起“十里荷塘”,莲藕种植让群众的收入大幅提高。沿着西沙河,6.8万亩梨树相连成带。106国道两侧,一座座蔬菜大棚随处可见。老沙河沿线,畜牧养殖也已成规模。

    产业发展需要龙头带。威县制定扶贫产业优惠政策,引进了君乐宝乳业、海升集团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北京保吉安集团在威县投资21亿元,兴建集肉鸡养殖、饲料、屠宰、深加工的“肉鸡一条龙”项目,除了自建标准化养殖小区外,还对其他养殖小区提供鸡苗、兽药、技术等,并以最低保护价收购肉鸡,目前已带动威县5万农户发展肉鸡养殖。

    群众参与扶贫产业,资金投入是门槛。威县出台《全面推进“双基”共建农村信用工程的实施意见》和《威县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方案》,完成全县522个行政村、2.2万户信用农户数据采集,给予2至8万元的无担保信用贷款,目前已授信1.8亿,贷款384万元。同时,创新投入方式,采用入股、租赁等模式,减少群众资金投入。在荷塘建设中,该县探索由公司、合作社投资建藕池、出技术,农民灵活选取“土地入股”“以租保本”“返租保利”等模式参与经营,解决了群众自身资金不足的问题。

    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难以适应市场化经济。威县着力推动生产经营规模化,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领产业规模聚集。目前,全县规模流转土地38万亩,培育农村股份制经济合作组织近千家。威县在土地规模经营中,坚持按照“262”比例实施,即:龙头企业占20%,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占60%,分散经营占20%,让群众既有龙头带动,又能真正参与到产业中。

    对扶贫产业,威县集中力量予以扶持。为支持贫困村梨产业快速发展,县扶贫办整合扶贫资金,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探索产业首席专家制度,请来了曲宪忠等国内顶级专家指导种植、养殖;设立“农业科技110”,为农业经营户提供及时全面的技术指导。

    扶贫产业发展加快了群众脱贫步伐,如今威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超过7000元,全县几年来累计减少贫困人口15万。

相关新闻

沧州43个村成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2016-10-27 10:34:45

记者日前从市旅游局获悉,国家旅游局、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12个部门和单位共同制定并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我市43个村被列入《方案》,成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其中东光县7个、海兴县3个、盐山县10个、南皮县10个、吴桥县10个、献县3个。

河北793个村成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

2016-10-27 09:55:22

近日,国家旅游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等12个部门制定并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十三五”期间,我国将力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我省9个设区市的793个村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名单。

国务院扶贫办发通知:撤换不作为干部

2016-10-27 09:13:50

者26日从国务院扶贫办获悉,针对部分地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出现的形式主义倾向,国务院扶贫办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切断形式主义的思想根源,及时纠正扶贫工作中的形式主义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