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参加第九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的武术运动员纷纷登台献技,为观众带来了一场武林视觉盛宴。戴绍志、殷实摄
10月11日,一名外国选手在传统拳术比赛中。当日,第九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传统武术精英赛开赛。 戴绍志、魏志广摄
金秋十月,第九届中国·沧州国际武术节隆重举行。作为全国第一个地市级“武术之乡”,沧州武术已经走过了2000多年的沧桑岁月。武魂犹在,武风尤烈。10月10日启帷的武术节,再现了沧州武术不老的昂扬风貌。
沧海之州 武健泱泱
沧州的武术发展,与它特定的地理环境有关。地处华北大平原上,交通便利,纵贯全境的京杭大运河更让沧州成为运河上的重要码头,也成为巨富商家走镖要道,故沧州镖行、旅店、装运等行业兴盛。各业相争,必握高强武技方可立足。
从明末到清初,武林门派纷纷涌现,如现在仍然传承兴盛的六合拳、太祖拳、八极拳等均发源于此时。至清朝中期,沧州民间武术已经十分普及,练武场、“把式房”遍布城乡村落。这一时期,沧州武林门派林立,棍棒拳械、技击之术迅速发展,“武术之乡”之名盛于海内。
1928年,沧州武术家张之江发起创办的“中央国术馆”在南京成立。此后,“国术”一词取代了“武术”。“武术是国粹,是国宝”这一观点得到了大部分国人的认同。1933年,张之江创办了以武术为主、兼习各项现代体育运动项目的“南京体育专科学校”,中国武术开始向体育运动方向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发掘、研究、整理、继承”武术政策的指引下,沧州武林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各级武术协会均已建立,全市有民办武术馆、校、拳社及场点112所,数万人常年参加武术活动。
继往开来 久盛不衰
1949年,新中国诞生。沧州武术也迎来再创辉煌的新契机,沧州知名武术家也成为中华武术振兴的骨干。1953年,“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大会”在天津举行,沧州武术名家王子平、佟忠义、王金声等与会,并在大会结束后,赴京在中南海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演,一时传为佳话。
改革开放以后,沧州武术再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沧州市及各县(市、区)相继成立武术协会,建立、恢复、充实业余体校武术队,配备教练,增添武术训练设施;一些中小学开设武术课,编排武术操;民办武术馆社也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为沧州市武术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如今,“沧州武术”和近30个单拳种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八极拳、劈挂拳和迷踪拳被列入国家最具代表性的十大优秀拳种。
目前,在全市1803所大中小学校中,有1532所开展了武术教学活动,武术进学校普及率达85%。以“武术进学校”为龙头,沧州市扎实推进武术“六进”工程(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军营、进学校),扩大武术普及面,夯实了沧州武术发展的社会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对外交流的频繁,沧州武术愈发显露出其巨大的文化发展空间。据该市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国际上邀请沧籍武师前去授艺和来沧习武者,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八极拳名家吴连枝在日本、韩国、比利时等海外弟子多达数千人;著名劈挂拳师王志海等,也多次赴韩国、美国等国家传授武艺……
雄关漫路 任重道远
作为我国著名的“武术之乡”,沧州有着丰富的传统武术文化内涵,门派众多、内容丰富,但沧州武术发展现状较之过去的辉煌也有让人忧虑的地方,大部分武术门派传承人年事渐高,其中许多传承人已经故去,这直接影响了武术门派的传承发展;此外,教学手段的落后、市场化程度不足等也影响着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如何将沧州武术加以科学继承与发展,提高社会认知度,进而有效推动沧州传统武术文化发展,成为当前一项复杂而急迫的课题。
对此,沧州市体育局局长马英利表示,市场化是武术发展的必由途径。以武术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沧州武术产业发展平台,是新时代沧州武术发展的重要手段。包括开发武术健身休闲市场、竞赛表演市场和武术用品市场,培育武术人才、信息、资本、技术等要素市场,推动形成以武术教育为龙头,以节事、赛事为拉动,以各类组织为载体,武术培训、表演、节庆、服装、器械、旅游、书刊、音像、影视、动漫、医药、餐饮等要素齐全、配置合理、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的沧州“非遗”武术文化市场体系(产业链)。另外,将继续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管理服务,实施沧州武术文化创新战略和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打造武术文化航母,推动武术产业整体升级。
打造好武术硬件设施,是沧州武术发展的坚实保障。该市现有优育场馆也将成为武术发展的良好载体。马英利表示,一是加强协调调度,管理好、运营好具有亚洲先进水平的沧州体育馆和沧州体育场,将其建设成为沿海开放城市的性能全面的标识性建筑,建设成为唱好沧州武术产业大戏的主场馆。二是采取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运行模式,谋划兴建全方位、多角度反映沧州武术历史渊源、门派传承、精英风姿、辉煌成果与光明未来,集博览、培训、食宿、购物、休闲、健身、娱乐、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中国沧州武术文化城”,全景式物化沧州武术文化,着力打造沧州武术综合平台,彻底改写沧州武术有名无形(硬件载体)、名盛形弱的现状。
沧州武术发展,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发展。据了解,目前,沧州市在制作发行《沧州八大拳种》的基础上,将继续制作发行门派和拳种相对完善的《沧州传统武术》《名拳录》《沧州传统武术技击法》《沧州传统武术的养生价值》《沧州传统武术溯源》《沧州历史武术名家》《沧州当代武术名师》等系列书籍和光盘,进行市场营销和国内外交流,大力开发沧州传统武术中文化蕴涵和产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