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记者 辛 强
穿行于城乡间,一座座以“河北”冠名的学校、小区、产业园引人注目;餐桌上,有引种自河北的山药、红薯;在张家口市援疆干部的名片上,天山与大境门的图案被设计为一体;在秦皇岛援疆前方指挥部,北戴河鸽子窝景区的巨幅画面让人备感亲切……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兵团第二师采访,随处可见的河北元素,让我们感到千山万水并不遥远。
2013年以来,我省第七批对口援疆干部接过上任的接力棒,与新疆干部群众携手并肩,继续上演着一个个充满激情的“河北故事”……
民生故事 集中力量办惠民实事
9月1日,焉耆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一如往日的繁忙。一名回族患者接到陈雷医生的电话通知,赶来进行乳腺癌复查。陈雷耐心地了解了病情,并带她做各项检查。陈雷来自廊坊市人民医院,3年来主要精力放在当地农村“两癌”筛查工作上。由于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当地群众一开始对这项工作并不认可。陈雷等人就下村宣传,登门做工作,苦口婆心地劝她们配合筛查。经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截至目前已筛查7200多人次。令陈雷欣慰的是,如今这项工作正逐步得到群众的理解,越来越多的人也主动配合了。
像陈雷这样,焉耆人民医院现在共有11名来自河北的医务人员。该院党委书记席恒忠介绍说,河北对该院的帮助可以追溯到1998年,当时河北专家帮助医院建立了眼科。2008年,医院成立重症监护室,一批又一批的河北专家对医护人员进行传帮带。2012年开始的心脏造影手术,也是在河北专家帮助下实施的。如今,眼科是该院13个临床科室中接待患者最多的,重症监护室已收治患者2800多人,心脏造影手术已完成600多例且无一例出现问题。焉耆人民医院成为自治区首批县级二级甲等医院,河北专家的贡献功不可没。
对口援疆,民生为重。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要任务,我省围绕保障就业、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把人力、财力、物力用在刀刃上,集中力量办了一批惠及群众的民生实事。其中,先后组织实施“两居工程”建设住房5.17万户,建设学校、医院14所,实施县城提升改造、天然气入户、农牧区水源水库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7项(类)。
一批批民生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当地群众的生活条件。在兵团二师二二三团,河北援建的双语幼儿园主体工程已经完工,10月就可开学。这不仅结束了孩子们在危房里上课的历史,还可以满足幼儿入园需求。保障性住房建设,也是我省援建的一个重点。3年前,维吾尔族干部热阳古丽一家告别了土坯房,住上了条件优越的楼房。她告诉记者,自己安家各项补贴中,就有河北帮助的10000元。
发展故事 互利共赢开辟新路
一边是加紧建设的工地,一边是正在试生产的车间。8月30日,记者来到位于铁门关经济工业园区的新恒利纺织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赵建恒来自高阳县,经过河北援疆干部牵线搭桥,他于去年8月开始在这里投资建厂,今年10月就可以部分投产。赵建恒介绍说,自己的企业在高阳发展遇到了瓶颈,经过考察,了解到这里不仅原料成本低,还有用电、税收、运输等方面优惠政策,每生产一吨高支纱就可多出2000元收益。来新疆发展,不仅为企业赢得了宝贵的发展空间,也解决了当地600多名各族群众就业。
“这是我们抓住‘一带一路’发展契机,实现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一步。”新疆庆回归化肥有限公司投资方来自石家庄市鹿泉区,总经理李强谈到来新疆办企业的初衷时表示,他不仅看到这里的优惠政策和广阔市场,更看中新疆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区位优势。今年,企业将达到十三四万吨的产量。
如何发挥好新疆和河北的各自优势,深化产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重要课题。立足巴州工业强州战略,借助当地“六大产业”和“八大基地”建设平台,我省深入推进涉及矿产资源开发、油气加工、新型建材、新能源、纺织等多个领域的产业援疆工作。“十二五”以来,两地共签订产业合作协议112项、协议金额1000亿元,目前已落地项目93个、总投资435.8亿元。
博湖县位于中国内陆干旱区最大的淡水湖——博斯腾湖畔,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对口援助的秦皇岛市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博斯腾湖景区创建4A、5A景区。从酒店管理到景区、旅行社管理,从纪念品开发到景区推介,来自秦皇岛的专家开展全方位的专业指导。2011年和2014年,博斯腾湖景区实现了“三年晋两级”,最终成为巴州首家、新疆第八家5A级旅游景区。面对一份《秦皇岛市对口博湖县“十三五”产业援疆规划》,博湖县委副书记、秦皇岛市援疆前方指挥部指挥长赵文贞如数家珍。“发展全域旅游,打造精品景区,坚持文旅结合……”赵文贞表示,秦皇岛将继续发挥在文化旅游、葡萄等产业方面的优势,加强沟通对接,不断提升产业援疆的效益和效果。
成长故事 第二故乡增长才干
9月2日,尉犁县兴平乡统其克村村民们又见到了老朋友——县委副书记、承德衡水援疆前方指挥部指挥长周爱武。周爱武这次下村是了解河北援建的村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情况。这个村维吾尔族群众占2/3,中心建成后,村里的民族文化活动就有了固定场所。记者注意到,周爱武一直用维吾尔语与群众交流。说到周爱武的维吾尔语水平,村党支部书记买买提·依布拉音笑着给打了80分。他说,由于能够用当地语言与村民进行基本交流,周爱武快速融入当地,与很多人成了朋友。
在周爱武带动下,来尉犁的援疆干部都在学习维吾尔语,也有了更多的维吾尔族朋友。如今,24名援疆干部与当地32名维吾尔族群众结成对子,他们中有退休干部、宗教界人士,也有个体私营业者、村干部和农牧民群众。双方互戴团结花、互换连心卡,互赠结对纪念品,加深了了解,增进了感情。带着感情做好援疆工作,就没有克服不了的难题。尉犁县正处在农业转型升级探索阶段,部分农民试种红薯遇到了困难。援疆干部王笑非多方联系,请来保定徐水县农民赵章栓,今年3月试种了100亩红薯,亩产量比当地农户平均水平至少提高了1000公斤。村民哈丽旦母·马那普告诉记者,看到河北农民试种红薯取得的收益,她也动了心,准备来年也试种。
处处体现援疆力量,人人都是河北形象。“楼兰七连”是邢台市第七批援疆干部的自称。“楼兰文化举世瞩目,楼兰古国旧址就在若羌。‘七’代表着第七批援疆干部,‘连’代表着邢台与若羌人民心连心。”若羌县委副书记、邢台市援疆前方指挥部指挥长张学锋介绍,邢台第七批援若羌人员本计划20人,后因当地急需又增派了50人,分布在该县22个单位。大家在做好援疆各项工作的同时,还成立了周末支教队、义诊队、帮扶队开展志愿服务,与当地各族群众结下浓厚的友谊。
“政治上更加成熟,工作能力大幅提升,个人素养得到历练提高。”谈到援疆工作经历的收获,巴州州委副书记、省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指挥长曲俊义这样总结。他说,在援疆工作中,广大干部增强了责任感使命感,在与各族群众交朋友、为当地办实事中得到锻炼,这些将成为河北未来发展的一笔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