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是40年
黄骅抗震救灾医疗小组成员回忆当年驰援唐山的日子

2016-07-27 15:12:3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聂书雪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1976年的那个7月,唐山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王英明在抗震纪念碑前。

老照片(前排戴眼镜者为王英明)。

    燕赵都市报驻沧州记者李家伟 通讯员黄洁

    40年前,王英明是当时的黄骅县医院一个年轻的小护士,那年她只有18岁。在以后的岁月里,她也经历了一次人生的蜕变,成为黄骅当地一位知名的企业家。但有一段经历,却仍旧在她的脑海里占据着特殊的位置,什么时候想起,什么时候都会涌上太多太多的感慨与激动……这段经历,就是40年前王英明作为黄骅医疗系统的一名“战士”,赴唐山参加救灾。

    麦场里搭帐篷建起 “唐山病房”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1976年的那个7月,唐山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

    王英明说,在地震发生以后,黄骅县医院作为医疗救助机构,接上级通知后,以最快的速度在医院东侧沈庄村的麦场上建起了一座座帐篷房,成立了“临时唐山病房”。很快,伤员被一批批送来,不分白天黑夜。

    与此同时医院紧急抽调穆祥印、杨如东、于双慧等外科医生到“唐山病房”,杨丽燕护士长带领几名护士组成了临时护理部,投入到了紧张的救治伤员工作中。

    一个大帐篷能住10个病人。这些病人大部分是骨折和外伤,一概没有亲人陪伴,吃喝拉撒全由医护人员照顾。医护人员不仅需要照顾病人们的生活,还要安抚病人们的情绪,尽量不去触及其失去亲人的伤痛。

    在“唐山病房”的日子里,一天工作10多个小时,根本分不清上下班,病人随时送来随时救治,治愈的被送走,陆续又有新的伤员被送来。在王英明的记忆里,仍留着当年多名病人的故事。有一对50多岁的夫妻,分两批次送来黄骅,被安排在两个病房中,妻子不知丈夫死活,茶饭不思。后来医护人员知晓他们是一家人,很快安排他们到了一个病房,并做了邻床,妻子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在“唐山病房”工作的时间虽然不长,但王英明却经历了自参加工作以来最惊心动魄的日子,深刻体会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还学到了前辈们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精神上心灵上得到了一次洗涤和提升。

    驰援唐山,卫生院里奉献力量

    震后一个多月,黄骅县卫生局接到上级通知,灾后的唐山需要各地医疗单位支援,以继续救治伤员和维护当地正常的医疗机构运转。黄骅县卫生局组织了5人组成的医疗小组,小组有一个护士名额,王英明积极报名参加。很快,中医王瑞祥医生、张金英医生,外科王战友医生,妇产科张焕成医生和王英明组成了黄骅县抗震救灾医疗小组,带着黄骅人民的嘱托,于大地震一个月后赶赴唐山丰南

    记得出发前的那天晚上,下了一晚上的雨。晚上快十点钟时才到了唐山古冶车站。

    第二天早饭后,换乘汽车往丰南方向行进,目的地是丰南县小集乡卫生院。这个乡受灾严重,卫生院也被完全破坏,一位姓梁的大姐是这个卫生院的院长。她对这支“援兵”的到来很高兴。震后的卫生院工作量很大,每天都有不少的病人前来看病,同时,还有大量的出诊任务,凡是行动不便的不能到卫生院应诊的,医疗小组和卫生院的医生是有叫必到。

    生活艰苦是一定的。“刚到时,天气尚热,我们住在帐篷里,睡在地铺上,地铺只铺了两层砖,砖上一层塑料布,上面一层草苫子,然后就是我们自带的被褥。早上起床,掀开褥子,塑料布上满是大大小小的水珠”,王英明说,从唐山回来后她膝关节经常疼痛无力,患上了风湿性关节炎。

    后来天气转凉,医疗小组搬进了简易房,简易房也只是垒了不到一米的矮墙,墙上面用苇帘和秫秸做墙面和屋顶。

    医疗小组吃饭在乡政府食堂,以大高粱碴子为主食,因为当时道路还不畅通,蔬菜运不进来,总是吃白水煮宽粉条,那时候想“要是能吃顿大白菜多幸福啊”。以至于回来后好几年见了粉条就恶心。

    当年腊月二十三,这支来自黄骅的医疗小组顺利完成任务,告别了难忘的抗震救灾的日子,回到了家乡。

    祝福唐山,祝福唐山人民

    时光流逝,但这段驰援唐山的经历却仍旧牢牢地印在王英明的脑海里。今年6月份,适逢2016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召开之际,带着思念、带着祈盼,带着祝福,王英明又重新踏上了去往唐山的路。宽敞漂亮的公路,一幢幢高楼平地而起,她处处感受到新唐山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都市气象,很难把眼前的这座城市与40年前那场沉重灾难联系在一起。

    从世园会出来,时间已近中午,骄阳灼烤着大地,但王英明还是执意去了唐山市中心广场的抗震纪念碑和唐山抗震纪念馆。王英明怀着激动不已的心情瞻仰了纪念碑。她说,只有亲历过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到当时全国上下的救助闪烁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散发着人性最高尚的光芒,“衷心祝福新唐山!衷心祝福唐山人民!”

相关新闻

【新唐山告诉世界】从“八方支援”到“大爱唐山”

2016-07-27 11:19:26

    记者从唐山市民政局了解到,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半个多月时间,唐山就有近万人为灾区人民献血234万多毫升;两个月内,全市累计捐款捐物近3亿元;唐山红十字紧急救援队,是第一支到达重灾区绵竹市九龙镇的外地医疗队。

唐山地震孤儿打造电动环保概念车(图)

2016-07-27 10:46:24

日前,曾因徒手造车而被大家熟知的地震孤儿赵氏兄弟,在抗震40周年来临之际,再创新作。

唐山人穿越四十载的“那句话”

2016-07-27 10:32:30

今年54岁的唐山人张东义在40年前的唐山大地震中成为“地震孤儿”。几年前,他曾给父亲烧过一封很长的信。“我告诉父亲,自己后来进入了他生前工作过的唐山机车厂,成为那里技术最好的工人、获得过‘全国技术能手’的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我细致地讲述了自己带着徒弟们钻到生产线上20米长的机车下,教他们识别组件。

“三个努力建成”让新唐山扬帆

2016-07-27 10:19:16

从满目疮痍到废墟重建,从恢复生产到经济振兴,震后40年唐山用行动创造了一个崛起的奇迹。

震后唐山城市建设综述

2016-07-27 10:12:58

从地震后的简易房,到后来的低层楼房,再到后来带电梯的高档社区……40年了,李凤国搬了好几次家,每次搬家都给他带来了新的心情——越来越优雅舒适的社区环境,四通八达的公交车,出小区不远就可见的大商场、大公园、大医院……一切都是那么方便。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