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生活在协同发展中提高
今年6月份,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对外发布了一个令家长和孩子们都兴奋不已的消息:今年秋天该校正式开始招生,学校将按照本校的教学和管理方式,与本校实现课堂同步。届时,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小学一年级、高中一年级的新生,将和北京的孩子们共享北京优质教育资源。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我市大力引进京津优秀教育人才、教育品牌和优质学校,补齐教育“短板”,促进教育质量快速提升。到今年初,我市与京津就136个教育项目开展合作,其中签约项目52个,达成合作意向的84个。市教育党委书记、教育局长刘绍辉告诉记者,两年来,我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与北京市教委、北京市朝阳区教委,天津市南开区教育局、北辰区教育局建立了固定联络机制,同时,与京津教育部门和院校签署协议展开战略合作,在沟通机制、资源共享、开办分校、高校搬迁等方面达成多项共识。到目前为止,唐山与北京翔宇航天学校、北京市景山学校(曹妃甸)合办分校项目签约;与北师大正式签署占地260亩基础教育实验学校项目,办学范围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和国际部,招生规模可达4800人;与北京市教委签署北京—唐山优质教育资源合作框架协议,北京数字学校平台系统正式启动,全市1470所中小学,1.2万名教师及教研人员拥有登录账号,占中小学教师的20%,近80万名中小学生受益。
唐山依托京津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教师培训,与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签署师资培训合作协议,先后组织165名中小学名师举办高级研修活动;连续两年依托天津职业大学举办了中职校长、教师研修班,参训学员达160人;在北京组织中小学名师和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研修人数达300人次;安排教师到北京数十所名校开展跟岗实习,与北京名师面对面交流。唐山已与天津职业大学签署《发展职业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津唐职业教育发展研究、干部教师培训交流、校际间联合共建等方面展开合作。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就合作办学、共建应用技术研究院等达成合作意向。
京津优质教育资源给我市市民带来巨大实惠,也给孩子带来快乐。路北区某机关的董女士8周岁的女儿,以前在一所小有名气的小学读书,但是那个学校沿袭传统方法教学,每天课后布置很多作业,孩子一放学就忙活,有时候到晚上睡觉还做不完,几乎没有时间玩儿。孩子做完作业家长还要签字,女儿不开心,厌学,成绩一般,全家人跟着受累。2015年秋季一开学,董女士的女儿和其他200多名孩子一起走进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和唐山合办的博杰学校,成为这所学校的第一批学生。“把孩子送到这里主要是想让孩子接受到同步北京名校的优质教育。”据博杰学校校长熊学恩介绍,博杰学校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在河北省创办的首个联盟学校,这里的每一位老师都要到北京进修,按照北京第二实验小学的教学方法教学,与北京总校实现课程同步、校园活动同步、教师培训同步、文化管理同步,真正实现全方位对接。“孩子现在每天只用20分钟就把作业做完了,感到特别轻松,期末考试数学还得了满分,孩子很快乐,全家人都觉得特别开心”,董女士说。
教育在融入京津冀,医疗卫生也在融入京津冀。今年春节前夕,家住唐山市区的史先生在人民医院接受了转移性肝癌手术,直径十几厘米的肿瘤被切除,手术效果极佳,史先生和家人感到为之轻松。据患者家属介绍,史先生的病情发现的较晚,很多医院不愿意收治,去北京天津看费用又高,家里经济条件较差,史先生打算放弃治疗,就在这时候,有朋友告诉他们,人民医院和北大第三医院国际肿瘤中心有合作项目,北京的专家定期上唐山来看病,于是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住进了人民医院。据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马龙滨介绍,自从和北大第三医院国际肿瘤中心合作以来,该科已经成功实施了很多复杂手术,既挽救了病人,也为患者家庭节约了巨额费用。“史先生的手术如果在北京做,得花费20多万,而且还要等很长时间,在唐山做可以节省很多。”马龙滨说。
唐山市民切切实实地享受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果。到2020年,唐山每千人医疗机构床位数达到6张,各阶段教育与京津开展实质性合作学校数达到200所。
经济结构在协同发展中调优
京津冀协同发展给唐山转型发展带来巨大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循环经济为重点,淘汰落后不手软、创新驱动不动摇、绿色发展争先进,唐山正在努力走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
抓住这一机遇,坚决去产能、治污染。坚定不移地化解过剩产能,2013年以来,已压减炼钢产能2357万吨、炼铁产能1087万吨,削减煤炭消费量1140万吨。压产、减煤、治污、降尘、控车、增绿六措并举,2015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率为26%,PM2.5平均浓度较2013年下降26.1%,空气质量改善率达到15.8%,森林覆盖率达到35.6%。到2020年,全市压减炼钢产能4500万吨、炼铁产能3300万吨,PM2.5由目前的每立方米85微克降到每立方米55微克。
抓住这一机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钢铁、焦化、水泥等传统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2010年的51.5%下降到2015年的37%,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从2010年的9.7%提高到2015年的22.8%,替代钢铁产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的第一主力。“十二五”期间,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23.2%,形成了开滦煤化工、唐钢高强汽车板、津西钢板桩、三友粘胶短纤维等一批行业龙头拳头产品。到2020年,钢铁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达到30%以上,打造高强汽车板、高强钢筋、钢结构用钢三大生产基地;装备制造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0%以上。
抓住这一机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促其尽快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7%,以高速动车组为龙头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专用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石墨烯等新材料实现产业化。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以上,达到400亿元。
抓住这一机遇,做大做强园区载体。坚持创新引领、资源集约、要素集成、产业集聚,2015年园区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0%,同时继续推动园区提档升级,进一步把36个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园区)打造成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实力大、关联程度高、产业链条长、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基地。到2020年,省级以上园区主营业务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税收等主要指标年均增长20%,全市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园区达到10家,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主阵地。
抓住这一机遇,融入“一带一路”倡议,让唐山港成为东北亚通往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让唐山成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日韩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到2017年,蒙冀铁路(张曹铁路)“南北大通道”功能逐步释放,港口功能和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完善,唐山港吞吐量达到6亿吨以上,建成世界综合性深水大港,开放型临港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沿海区域每年实施亿元以上项目500个以上,年均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经济总量、固定资产投资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占到全市的30%、40%和30%以上。
本报记者 刘洪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