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记者 刘 立
你去超市购物怎么结账?是用现金还是信用卡?日前,记者走访了省会多家便利店和大型超市,发现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在结账时选择了扫描二维码等非接触支付方式。这些支付方式大多来自支付宝和微信钱包,不但不用随身携带银行卡而且省去了打单和签名的时间。
在非接支付逐渐被认可的情况下,银行也不甘落后。7月15日,工行高调推出二维码支付产品,引起市场广泛关注。在业务创新上一直求稳的商业银行发力“进军”二维码支付,也从侧面印证了二维码支付监管放开已“箭在弦上”。
银行的“突围战”
一位国有大型银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时下,支付宝、财付通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凭借扫码支付抢占了不少线下收单市场,这迫使银行在支付领域不敢放慢创新步伐。
据央行2016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可知,一季度银行业金融机构电子支付金额793.97万亿元,其中移动支付业务金额为52.13万亿元,仅占比6.57%。
而之前,移动支付市场已形成以微信、支付宝为首的扫码派以及以银联为首的闪付派两大派系。支付宝、微信支付作为二维码支付的代表,已经融入到用户生活的方方面面;苹果的“Apple Pay”支付系统与Samsung Pay、银联合作运用了NFC(近场支付)模式,作为闪付派代表加入战局抢滩支付市场。
统计显示,在2015年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市场份额中,支付宝以72.9%的份额居首,财付通以17.4%位居第二,拉卡拉、百度钱包、易宝支付的市场份额均在1%以上,分别为3%、2.2%、1.5%;快钱、平安付、京东支付、连连支付相对较小。而今年备受关注的Apple Pay、Samsung Pay并没有后来居上,进入移动支付市场后,虽奋力直追,效果却并不理想。
其实,去年以来,银行已经悄然进军二维码支付,将直接与支付宝、微信支付等在扫码支付领域展开竞争。2015年末,银联联手近20家银行推出“云闪付”,打破被动局面;与此同时,包括邮储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银行也已支持二维码转账。以1.15亿张信用卡领跑全球的工行推出二维码产品,更为“银行系”移动支付增添了一支强劲力量。
“当今时代,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工行必须因时而变、因需而变,走在支付产业前沿。”工行董事长易会满在7月15日的发布会上表示。“扫码支付的市场空间广阔,尽管标准还未出台,但这并未影响各家机构探索的步伐。”工行牡丹卡中心总裁栾建胜介绍,此次工商银行通过通信平台“融e联”推出的二维码支付具备当前市场主流扫码产品的全部功能,并且特别突出了安全性。“工行首度采用令牌技术对消费卡号进行变异处理,解决了交易信息在传输中被截留的问题,以保护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让客户的扫码支付享受‘银行级’的安全服务。”栾建胜说。
银行系为何看重“二维码”
业内人士表示,推动二维码支付迅速发展不能只依靠竞争,在监管机构看来安全性才是二维码支付发展的关键。几年前,二维码支付刚刚兴起之时,不少业内人士对其安全性表示出担忧:二维码没有防伪功能,不法之徒会将木马病毒等恶意程序通过二维码植入消费者手机,借机盗取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
而这只是表面乱象,背后更大的问题在于,二维码支付这种全新支付模式,没有统一技术安全标准,也没有具有相关检测设备和技术能力的第三方机构。存在一定的支付风险隐患的扫码支付,在2014年3月被监管机构叫停。
这使得一度“春意盎然”的扫码支付急转入冬,但扫码支付并未真正销声匿迹,反而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积极布局线下二维码支付模式,取得了快速增长。
近期,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也于日前组织专家研讨相关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专家表示,对于扫码支付,不少银行已蓄势待发,只待监管部门的标准正式出台。在扫码支付的背后,不仅是庞大的消费市场,而且是体量巨大的实体商铺,掌握这些商铺交易流水,可以转化为信用数据,对银行发展信贷业务意义重大。
正如工行一位负责人介绍的那样,商业银行将以二维码支付为纽带,运用大数据技术深度挖掘中小商户的经营状况和融资需求,提供信贷融资、存款理财、电子银行等全面金融服务,打通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在现有支付格局下,银行推出的二维码支付后发优势是否明显呢?银行系二维码支付更多的优势可能还是在安全性上。第一,银行系的二维码支付其后台账户仍基于实体银行账户,而不是支付机构的虚拟账户,因此并没有资金沉淀在虚拟账户带来的风险。第二,此前用于“云闪付”的支付标记化(Token)技术,将会用于银行系的二维码支付,可确保账户信息在存储、处理和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账户信息泄露的风险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