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有海无港”到世界级大港
唐山港2015年完成货物吞吐量4.9亿吨,超越荷兰鹿特丹港,居世界第7位
开发初期的曹妃甸岛(2005年4月21日摄)。 闫军摄
今年7月的曹妃甸矿石码头。 河北日报记者贾恒 赵威摄
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赵建、汤润清)“进来了,船进来了!”不久前,唐山港引航员指挥7艘拖轮,引领中国香港籍40万吨级船舶中华轮安全停泊在唐山港曹妃甸港区矿石三期5号泊位。码头上响起一阵掌声。中华轮是世界最大型散货船舶,它的靠泊标志着唐山港进出40万吨级散货船舶常态化。唐山港正式迈入“大船时代”。
“唐山有了世界级大港,也意味着开滦有了通达全世界的通道!”对此,82岁的开滦集团退休工人崔连生感到欣喜。
一位煤炭企业退休工人,为何对港口如此关注?
1976年7月28日,遭7.8级强震重创,开滦集团生产系统全部瘫痪,也一度中断了对上海电力企业、辽宁钢铁企业等的煤炭供应。喊着“地大震,人大干,英雄矿工能胜天”的号子,震后第10天,崔连生和工友冒着余震下井,从马家沟矿采出第一车“抗震煤”。震后不到4个月,开滦吕家坨矿全面恢复生产!然而,由于唐山有海无港,开滦煤炭北上、南下还要转经秦皇岛港下水,拉长了运往上海、辽宁的运输时间。
开滦煤炭外运需要港口,新唐山的转型发展也离不开港口。
震后的唐山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钢铁、能源等产业迅速崛起,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但产业结构偏重、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唐山开始寻求转型发展的新空间。该市海岸线达229.7公里,特别是曹妃甸水深岸陡、不淤不冻,建港条件优良。于是,唐山转身向海,推动经济发展由内陆资源型向沿海开放型转变。
2003年,曹妃甸正式拉开建设帷幕。目前,唐山港曹妃甸港区已建成矿石、原油、煤炭、集装箱等79个泊位。全国共有7个泊位可接靠40万吨级矿石船舶,该港区独占两席。此外,张唐铁路、蒙冀铁路、唐曹高速等建成,凭借四通八达的陆路交通线,唐山港腹地拓展到大西北及蒙古国、中亚各国。
唐山不再是守着大海的“内陆城市”,而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枢纽。近日,由唐山港集团牵头的河北省“东部沿海—京津冀—西北”通道集装箱海运、铁路、公路多式联运示范工程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1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目前,唐山港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个港口实现了通航。2015年,唐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9亿吨,超越荷兰鹿特丹港,居世界第7位。
建设大港口、打造大引擎,唐山生产力布局逐步向沿海推进。曹妃甸已形成港口物流、钢铁电力、化学工业、装备制造、综合保税、新兴产业、高新技术等产业园区。开滦集团也在曹妃甸建了煤炭储配基地,煤炭可在曹妃甸港区就近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