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晓兰武术演示。
苗晓兰演示武术。
苗晓兰演示武术。
燕赵都市报记者白云 文/图
自古沧州多好汉,在这片平展展的盐碱地上,历史上战乱频仍,出于自保或强身,武术门派一度遍地开花。
京杭大运河贯穿沧州多县市,自古就是货运的重要水运槽道,但“镖不喊沧州”却早就是行业潜规则。作为武术之乡,沧州历史上豪杰辈出,曾涌现千余名武举人或武进士。
今天,就让记者带大家认识一位武者——戳脚拳的第六代传人、女拳师苗晓兰,一位拿过全国武术冠军一大把、教出的徒弟数不清的巾帼英雄。
新派掌门的童年
大概50年前,在肃宁县苗街村周边的十里八乡,天擦黑儿,锄收工,点煤油灯费钱,大人们除了摸黑做鞋,扯闲话,也就是早早睡觉了。
但小孩子们不一样,疯跑了一天还不行,天黑了还要房前屋后、麦场里,翻跟斗拿大顶,总得体力耗尽才赶在家里插门前回家睡觉。
苗晓兰的童年大抵就是这个样子。
实在没玩的了,小孩子就一群一伙地去邻村学武艺。要说“傻根儿”王宝强受《少林寺》的影响远上河南拜师学艺,但在苗晓兰的童年时代,什么都没有,没有电影,没有偶像,连部像样的武侠小说都没有,学武艺是纯属闲的,就为找点事儿干。
从苗街村走上三四里地就到南关村,南关村本村的、外村的小孩子几十个,在月光皎洁的刚收获了一年口粮的麦场里,嘿哈嘿哈地跟着老拳师刘广传学翻子。
广袤的中国大地,饱含智慧的民间,在口耳相传的基础上,又融合了各种生活劳动和动物行为,演绎出各种各样的武术套路,翻子就是名字很土却很打根基的一种。
和影视剧里一样的,是时长不等的扎马步;不一样的,是真实的武术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像电影里那样夸张地飞来飞去。
练拳,就是喜欢
有了小时候学翻子的基础,苗晓兰被招进武校。18岁的时候,苗晓兰从沧州体育武校毕业,回村种地。现在的苗晓兰也能看出年轻时壮硕的轮廓,靠着练把式打下的身体基础,到县城搬水泥、到食品厂扛货箱,来抵生产队的工分。
25岁结婚前,苗晓兰还在机磨站磨过面,地毯厂织过地毯,她负责的生产线一度还是免检线。
这7年,没了学校的专业教育,也没了练武的环境,苗晓兰还练不练呢?
上个世纪80年代,苗街村还没有路灯,苗晓兰白天扛了一天麻袋,等天黑透了,就找个没人的地方打两趟套路,她不喜欢人看。
这种练,不为成名成腕,也不为工资待遇,就是喜欢。
即便是25岁,苗晓兰结婚生子,练武这个事儿也没撂下。1993年,县里开武校招教练,苗晓兰一聘就聘上了,一个月60块钱,这年她33岁。
也是在这里,苗晓兰见识了戳脚拳。
转学戳脚拳
一说戳脚拳,莫非是用脚戳地,这也叫拳?56周岁的苗晓兰坐在对面,并拢俩指头,在桌上演示脚戳地的动作,“咚”的一声,吓人一跳,比壮汉用手拍桌子还响。
疼不?
不疼。
拉起她的双手仔细摸摸,说不上多细腻光滑,但也丝毫看不出老茧。
“大开大合,高抬脚猛戳地,当时一看就喜欢上了。”苗晓兰说,她第一次见识戳脚拳是在武校,是另一名教练演示给学生看的。于是,她一边当教练,一边当学生。教戳脚拳的教练叫尹炳武,是戳脚拳的第五代传人。20多年后,闷热的肃宁县体育馆里,苗晓兰下腰、一字马后,打了一套戳脚拳。电风扇比磨盘大,呼啦呼啦的响声盖过了拳脚声。但她戳地的那一下,响,真响。
传统武学上,练家子一般不会高抬腿,这等于门户大开等着人来找弱点。戳脚拳刚好相反,把腿高高抬起,借助高度带来的力量,一脚戳下去制敌。
既然叫戳脚拳,拳头就不能闲着。这边一脚戳下去,那边两个拳头已经伺候上来。
电视台拍过一个小短片,在苗晓兰家的院子里,直径十厘米的榆木,48岁时的苗晓兰三脚戳断。她教了5年的学生,一脚戳下去,从墙脚并排向外摆放的6块红砖全碎了。
几天一双鞋
脚和硬物之间,就隔着薄薄一双胶底鞋,每一次戳地的啪啪闷响,直接导致了练习者穿的鞋烂得非常快,“小伙子们戳几天,一双鞋就张嘴儿了,有时候一脚下去,刺啦一声,这鞋就裂开了。”
苗晓兰说的这些在武术馆的一角得到了印证。这里的球鞋不是一双双地摆着,而是一箱箱的。裹着油纸还没拆包的新胶底鞋,装了好几个大箱子,方便学生随时换。
鞋烂得快,功夫涨得也快。历史上有名的戳脚拳描写莫过于《水浒传》中的醉打蒋门神一段:武松迎上去,举起两个拳头在蒋门神面前晃了晃,忽然转身就走。蒋门神大怒,正要追赶,没提防武松回转身起左脚踢中蒋门神的小肚子,疼得蒋门神蹲下去,紧接着武松的右脚又起,踢在对方额角,蒋门神往后便倒。这一招有讲究,叫“玉环步,鸳鸯脚”。
鸳鸯脚就是戳脚拳的一招,苗晓兰也展示了一下,后腿一撩,脚后跟就高过了头顶,看起来轻飘飘,可踢之前蹬地借力“咚”的那一下,估计壮汉也不敢硬接这一招。
冠军拿到手软
硬汉不敢接,两口子打架这个事儿怎么破?悄悄问苗晓兰,她大笑着比划着,“他(丈夫)打不过我,我捅他一下就老实了。”
一技傍身,问苗晓兰有没有路见不平“抬腿相助”的事,她得想老半天,“我都这岁数了,肯定有,我想不起来。”
最后,苗晓兰说了这么一件,好多年前,一醉汉喝多了在邻居家门口撒尿,和邻居发生争执还骂街。她看不下去,过去伸手拨拉了醉汉一下,一拨拉一个跟头。醉汉急眼了,走的时候指着苗晓兰大骂,“你给我等着,没完。”
苗晓兰能踹断小碗粗的树,何况一个醉汉?她就是不想用功夫。
打架不能用,学武术总得有个地方用得着,苗晓兰用来拿奖了。2004年10月,在郑州举行的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上,在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的2200余名选手参加的比赛中,苗晓兰拿下6项冠军。
2006年、2008年举办的第二届、第三届世界传统武术节上,她又连续获得戳脚拳和阴手枪比赛的冠军。
最近两年,她都推荐自己的弟子去参加比赛,在家关门教学生,半大小子满体育馆疯跑,但是压腿劈叉有模有样。
关于武术的有趣问题
提到武术,大家平时看功夫片都会知道一些武术词汇,既然遇上了武术大师,咱就和大师“八卦”一下这些武术术语吧。
1.真有气沉丹田之说?
当然有,必须有。苗晓兰每次戳地的巨大动静都是发自丹田的力,至于这么远的距离,从小腹部的丹田到脚底板,如何实现神经系统和肌肉系统的传输和互动,可能就是武学真正的奥秘了吧。
2.学武术能劈砖断木?
真的。这是长时间的训练过程中,使得骨密度增加,反复的捶打也增加了肌肉的抗击打能力,江湖传说武学的秘籍之一是把身体的力集中在一个点爆发也有点道理,但更多的是多年训练打下的基础。
3.武侠剧里得到一本武林秘籍就能成高手。武术有自学成才的吗?
这个难度比较大。师父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很多习武的点睛之处在于师父长期练习的经验,有师父教会学得更快、更到位。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就是这个道理。
4.二十好几了练武晚不晚?
什么时候开始练都不晚。可能会存在骨骼的柔韧度不够好,但是掌握套路是没有问题的。有一位学生30岁出头才开始接触武术,现在已经拿过一次国内武术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