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鸿忠说,自己现在已深深爱上了这一行。记者 郄磊 摄
医院手术留下的离体组织、死婴、医疗包扎后的敷料、一次性医疗器具、医疗科研单位试验后的死鼠、死猫、死狗……这些别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医疗废物,石市环卫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清运科的徐鸿忠却每天都要跟它们打交道,而且一干就是18年,风雨无阻。
6月22日15时,毒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地,仿佛要烧着一般。在市三院院内东侧的一片空地上,48岁的徐鸿忠穿着一身蓝色工作服,头戴同色帽子,再加上口罩、胶皮手套,脚穿加了钢板以防被针头刺穿的特制皮鞋,站在炙热的阳光下汗流浃背。“这是我们工作时的‘装备’,习惯了。”徐鸿忠把装在塑料袋里的医疗垃圾放到黄色的桶里,他的伙计董师傅则把运送医疗垃圾汽车的升降板放下。黄色垃圾桶被盛满后,两人合力把垃圾桶拽进车里。15时30分许,董师傅开车拉着徐鸿忠,向下一个目的地驶去。
徐鸿忠和董师傅负责收集位于长安区的医院和300多家小诊所的医疗垃圾。“这是今天第二次来市三院,所以就装了两桶。”徐鸿忠说,当天早晨4时30分,他从家出发,骑电动车来到位于新石北路和中华大街交叉口附近的停车地点。5时,二人首先开车来到市三院,装了36桶医疗垃圾,随后又到20多家小诊所收集医疗垃圾。“我们的车上午7点到9点、下午5点到7点不能在市区跑。”徐鸿忠说,所以,他们每天上午7时之前就出市区,然后到位于元氏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把医疗垃圾倒进焚烧炉进行处理。
谈起初次接触这个工作,徐鸿忠表示刚开始心理上是有些抗拒的。“我1998年从部队复员,那时候就想着以后工作可以坐在干净的办公室里,或者给领导开开车,应该挺轻松。”徐鸿忠说,让他没想到的是,自己被分配到市医废中心工作。“到单位报到那天,我看到工友们用双手提着垃圾袋卸车,浑身上下溅的都是血汤和脏东西,周围还散发着臭味,我特别犹豫。”徐鸿忠说,不过,想到部队多年对自己的培养,以及单位领导鼓励的目光,自己还是当上了一名医疗垃圾清运工,而且一干就是18年,现在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一行。
“第一次触摸到医疗垃圾,闻到那种血腥臭味的时候,我吐了,后来连续十几天吃不好饭,胃里一直翻腾。”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徐鸿忠至今记忆犹新。徐鸿忠说,有一次到省某医院装车时,一个袋子破损了,一条血淋淋的人腿掉出来,自己被吓得大叫一声,跑出十几米远。
说到清运医疗垃圾,也许大家认为是非常简单的一件事情,其实并不然。虽然已经十分小心,但徐鸿忠仍要时刻面临被针头等医疗器械扎伤的危险,更重要的是,谁也不知道这些器械有没有传染性病毒。“这是在某个医院被针头扎伤的。”徐鸿忠指着自己右手大拇指说,当时虽然消毒包扎,但心里仍然很忐忑,也不敢跟家人说,“后来去医院体检,一看没事,我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
兢兢业业、不辞辛苦的工作,让徐鸿忠获得了很多荣誉:2006年被评为石家庄市第九届十大杰出青年,市政府记二等功一次,并被选举为石家庄市第八次党代会代表;2004年—2006年度被评为市级劳动模范;2014年再次被授予河北省环卫行业“最佳城市美容师”称号。
“我不仅要干一行,爱一行,更要干好这一行,干出乐趣和价值。”徐鸿忠说。 (记者崔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