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魂归热土
李大钊去世后,灵柩多年停放在北京宣武门外的一个庙宇内。
1933年4月23日,他的家属和许多社会知名人士,为他举行葬礼,将灵柩安葬于万安公墓。由于李家久无积蓄,北京大学教授为其葬礼捐款。
一个月之后的5月28日,伤心过度的赵纫兰,也随着李大钊去了。
多年以来,李、赵两人虽聚少离多,但始终不离不弃,在最艰难的时候,赵纫兰咬牙坚持,供养了李大钊在天津六年的求学。而李大钊成为教授后,也始终对赵纫兰不离不弃。举家到北京后,为了让妻子更适应,李大钊还给家里盘了个大土炕,与乐亭乡下的一模一样。于是,在寒冷的冬日,纫兰就可以坐在暖炕上做活了。而一家人,也能够围坐在暖和的土炕上,任凭欢声笑语在温馨的小屋来回荡漾。
在北京凛冽的寒冬中,仿佛只有这里,才是醉人的春天。
整整半个世纪后,北京万安公墓专门辟出李大钊烈士陵园,将李大钊和赵纫兰双墓并葬在一起。
而当年绞死李大钊的绞刑架,则被隆重地送入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编号为0001! (感谢省委党史研究室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