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河北农业大学将具体采取哪些做法,学习李保国精神?
程庆会:习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之后,在我们学校引起了强烈反响。学习李保国我们有天然的优势和资源,所以学习李保国过程中,我们学校做了这些安排。一是结合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批示作为一个专题,组织认真的学习讨论,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的重大意义。二是我们开展了以李保国为镜子,在全校开展对比李保国找差距、明目标、定措施的争先创优活动。第三是总书记重要批示中,对李保国同志给予了高度的评价,我们认为也是对我们学校坚持“太行山道路”、弘扬“太行山精神”的一种巨大的鼓励。所以我们在总结李保国服务地方发展的一些好的做法、一些好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修订完善我们学校坚持“太行山道路”的一些激励优惠政策,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作出新的应有的贡献。第四是我们想李保国同志不在了,这个团队不能散,我们要加强李保国团队建设,补充新的力量。完成李保国未竟的事业,不能因为李保国不在了,影响他这个科技组的工作。第五是我们组建了26支李保国志愿扶贫分队,利用假期,由老师带队,深入到全省各地,助推精准扶贫工作。
记者:作为当代的知识分子,应该怎么做,才能让技术与产品、产业相结合,把专业知识与报效国家、服务人民联系起来?
田学斌:在学习李保国教授精神指引下,把李保国教授的精神推向到可复制可推广的层面,唤起更多的科学家、更多的技术人员,知识报国、专业报国、奉献报国。核心就是我们研究专业的导向要聚焦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难点热点问题上来。在技术上,你比如说对中国来讲,我们现在叫制造强国,对河北来讲我们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要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这些科学家、这些企业家的创新就很重要了。我们科学家要在这方面做研究,我们钢铁产业、装备制造业发展,都需要在科技创新、人员上投入大量精力,不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不管自然科学家还是社会科学家,都围绕这些中心工作来做,这样就能形成推动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一个巨大的动力。这个可能是一个实实在在把我们的所学、所长跟国家所需、我们河北省发展所求结合起来,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致富结合起来的过程。你如果不懂,你就不知道在什么样的山区种什么样的果树,来提高经济效益。所以,第二要发挥专业优势,自己的专业水平要上去,要学李保国首先要做合格的专家,这一点是最重要的。第三就是要有全身心投入的奉献精神,这点对很多人讲都是很高的要求。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所谓全身心的投入,像李保国教授那样难,难在哪?难在你的投入可能在短期内不能见到实实在在的效果。因为知识分子不是只追求经济利益,他的成果、他的思想被应用以后产生出来效果了、被验证了,那他得到了精神的享受,可能高过经济的激励。这两者在专业报国、奉献报国过程中存在滞后效应,党员的奉献要持续下去,敢于冒这个风险,还要有一定的技术自信。
记者:从国家保障的层面来说,应该如何鼓励知识分子,让他们在专心致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一线、服务中心大局的同时,又能保障他们的基本待遇、较高健康水平,为国家做出更多贡献呢?
梁跃民:李保国教授是我们社会非常宝贵的财富,李保国的逝世也是我们这个社会一个非常深痛的损失。痛定思痛,我们进行反思。首先,国家和社会能够根据不同岗位不同特点要求,制定知识分子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制定这样一个基本的工作保障标准,这需要进行调研。第二,要进一步加强对知识分子健康问题的重视,对每一个高级知识分子,都应该建设一个健康档案。我建议和呼吁,对有重大疾病的高级知识分子,要为他们配发健康保健包,从最大限度上杜绝因突发疾病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第三,在政策层面上,按照国务院有关精神,加强高级知识分子在科研领域里一些政策改进,把中央有关要求尽快落实到工作层面来,为他们工作创造良好的基础性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