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保国精神的社会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梁跃民:李保国教授是太行山道路的一个典范。这个典范的标准是非常高的,可能有些人认为,这么高标准的一个教授,我们怎么去学习呢?我是这样看待这个问题的,李保国给我们树立了一个高标准,在高标准的对比之下,我们才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知道了我们的差距,我们再知道努力前进的方向。可能我们暂时在某些方面达不到他的标准,但是我们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这是他的重要社会意义。当前有些知识分子、专家教授被社会各界唾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专家教授不管从事自己的专业,还是做别的工作,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没有把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与服务社会结合起来。现在网上流行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的人生境界非常狭小、渺小,他们只是关注于自己个人的利益实现。而李保国教授,正好是作为一面镜子,通过这个镜子让我们认识更清楚自己的真正价值了。我觉得这是李保国教授的重要意义,检查一下我们在自己的人生道路选择上怎么选准道路。
记者:在李保国身上体现出当代知识分子的哪些可贵品质?
梁跃民:李保国教授的事迹非常感人,首先,李保国体现了一个当代知识分子认真钻研业务、本职业务过硬的优秀品质。李保国教授因为自己过硬的专业技术才在服务于群众过程中,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难题,只有难题解决了才能真正服务于群众。
第二个,李保国教授不仅业务过硬,还有服务老百姓的情怀。恰恰李保国教授有一种情怀,与老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关心爱护老百姓,忘我服务于老百姓,这种情怀也是当代知识分子缺少的,这是李保国教授另一个可贵的品质。
还有一个,我觉得李保国教授有一个最打动人的、忘我的精神。一个知识分子,只是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群众,但是他还没有达到李保国教授这样一个境界,因为他没有达到一种忘我的状态,李保国教授的第三个可贵品质是,能够进入一种忘我的状态。这是当代知识分子需要努力的、促进自己追求的境界。
记者:应该如何看待李保国身上的这种品质呢?
田学斌:作为一个专业技术人员,包括自然科学工作者和哲学社会工作者,专业水平是第一位的,但是敢不敢在关键时刻拍板是要冒着巨大风险。没有一定的责任担当、没有一定的技术自信,李保国是不敢拍这个板的。讲到一些具体的技术应用过程中,比如做板栗,需要他拍板,但是,村民有分歧、有不同的意见,他要坚持。这种坚持既有自己技术专业的自信,同时也还承担了很多风险。因为即使技术成熟,万一环境条件发生改变,也可能导致这个技术决策失败,所以这是一种在技术自信基础之上的责任担当。
第二个,他不只是考虑自己的技术决策是不是对和错,更重要的是,他把自己放在了能不能实现高效的产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上去。这不只是一个教授,而是换位到农民的立场上,体现了他提供自己的技术,尽快让老百姓脱贫致富的紧迫感和自觉担当的意识。所以我想,核心的问题就是,他是一个党员知识分子,他把党员的品质和知识分子的专业水准结合起来,这是李保国精神核心的一个要点。